点尽然被当朝丞相力挺,王琯是支持分封制的领头人。要知道,分封制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周王朝的覆灭就是分封诸侯,导致诸侯割据,战乱连绵。汉代刘邦封王的后果是七王之乱。秦一天下的目的,就是根绝分封带來的弊病。而作为一国丞相,尽然带头支持分封,实在是对秦始皇的一大打击。当时秦始皇的权利之大,即使把所有功臣都杀光了,也沒人敢说一句话,可是他沒有杀这个要乱秦国的丞相。
在比如说战国与白起齐名的大将王翦,这是秦始皇最依赖的大将之一,灭六国的大战几乎由王翦父子包办,而在灭楚大战前,李信扬言攻楚一战20万秦军足可拿下,王翦说要60万,秦始皇还笑说王翦老矣,结果被楚国项燕打得大败,使秦始皇脸面扫地,于是卑躬屈膝求王翦出山,王翦却提出了很多要求,且大有讥讽,悔不听我言,才有今日之败的意思。王翦索要全国兵力,这对于君王來说,是多么大的压力?王翦要是领兵夺位怎么办?王翦打楚国,并沒有急于进攻,而是在那里叫士兵养精蓄锐,该怎么玩这么玩,这样过去几个月都沒有一点动静,秦始皇尽然能坐得住?他完全沒有干涉过王翦。
这是脾气暴君所能做到的?恐怕换成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帝王估计都会杀而儆之,可秦始皇沒有。尤其是让秦始皇如此尴尬的李信,换了任何君王估计都要把怒气宣泄在李信头上。但难以想象的是,秦始皇承担所有责任,第二次攻楚,仍然用李信为副将。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暴君能做到如此地步吗?
而后王翦大胜而归,秦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大加重赏,仍然重用王翦父子。而大汉朝的刘邦那才是真正的屠夫,一得江山,立马翻旧账,嫉恨韩信当初要挟他封王,逼死韩信。其他功臣也多有以前得罪过刘邦之处,纷纷被刘邦翻旧账。春秋的越王勾践,一旦得势,立马杀掉自己的患难重臣文种。历朝历代的有为君主都是如此在做,其原因就是害怕功高震主。实际上这些帝王都沒有秦始皇的那种心境。
他不杀功臣,不为自己的子女撑起一片天,他知道如果子女无能,不能驾驭这些人,那只能怪自己的子女无用,所以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他知道天下需要一个有能的帝王,所以他为辜负了子女,但却沒有辜负天下。
历史上,我们从來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因为都被儒家给遮蔽了,如果要说秦始皇焚书坑儒,那么儒家就是将整个中华的历史都改写了一遍,留下了那些对他们有利的,抹去了那些对他们有害的,看不顺眼的,直接把你贬骂一顿,让你万年遗臭。
“这样的一个皇帝,是暴君?”易永恒都觉得可笑,历史上真正的暴君屠夫,都变成了千古的帝王,而真正该敬仰的皇帝,却变成了暴君屠夫,这只是因为儒家的笔伐。
一杆笔,将所有的东西都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