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节(4/5)

为日本人,还把大陆优秀的冶铁技术流传至此。目前斐伊川还有人在采铁砂,也有工厂以当时流传下来的技术继续制造刀剑。

刚才斐伊川洪水说中有一个地方描述得不太合理。那就是“眼如‘酸浆果’般,红得好像要喷出火来”这段描写。很多学者认为拿酸浆果那么小的东西来形容大蛇的眼睛似乎并不合适。这些学者之中有人认为老夫妇形容怪物的眼睛时用的应该是“火盆”这个字,而不是“酸浆果”出云的方言里“火盆”的发音和“酸浆果”是一样的。

炭火在火盆中燃烧时当然是红得要喷出火来的样子,确实很适合拿来形容大蛇的眼睛。从熔矿炉的小窗看炉内的情形应该也有相同的感觉。

这个地方冶铁的方法是将采取来的优质铁砂放进熔矿炉中加热、熔化,再把熔成液体的铁砂倒到地面冷却、淬炼出被称为钢球的良质钢。这些良质钢就是冶炼刀剑的原料。从熔矿炉里流出来的液态铁砂不就很像大蛇的身体吗?这样的推理其实很合理。

这种推理不仅符合“眼如‘酸浆果’(火盆)般,红得好像要喷出火来”的描述,也暗示了从大蛇的尾巴取出名剑的典故。

还有,因为须佐之男是从鸟发这一带来到人间的,这一点相当吻合斐伊川洪水说。如果把整条斐伊川视做大蛇,冶铁技术发达的鸟发位于斐伊川的上游,也就是出现名剑的大蛇尾部。

另一个可以证明这种说法的现象就是:斐伊川的河谷里会有铁砂的原因是因为源流一带的土质含有丰富的铁矿。为了得到更多的良质铁砂,人们好像曾经到上游的山区进行开采,所以上游的山区有人为的破坏迹象。人工开采铁矿的行为让斐伊川的河中泥沙滚滚,变成了一条黄褐色的河流,看起来的确很像“全身血淋淋,背部泛红好像糜烂了一样,看起来非常可怕”的大蛇。

上述这两种说法其实可以视为同一种,就是认为斐伊川就是大蛇的说法。

第三种说法则是“高志人侵略说”《古事记》里有“八歧的大蛇,是高志的八歧大蛇”的字句。因此而将高志人比拟为大蛇是有其背景的。高志地区的人很野蛮,经常定期性地侵略出云地区,他们如同恶蛇一样,带给出云地方百姓痛苦。

这个说法虽然也不容怱视,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说明高志人与大蛇外貌的关联,所以不如前两种有说服力。

除了这三种说法外当然还有别的说法,可是论说服力和名气,还是这三种领先。总之,出云地区的种种特色与现象正是启发出云人创造出八歧大蛇这个奇幻之兽的灵感。

不过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既然《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都有“八歧大蛇”的记载,为什么同样是八世纪由出云人自己编纂的《出云国风土记》里却完全没有提到大蛇之事呢?如果八歧大蛇传说确实是出云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故事,那么把这个故事编写进自己人撰写的风土记中绝对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出云国风土记》里就是没有提到八歧的大蛇。

也有学者主张,收录在《出云国风土记》里的内容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没有收或遗漏的部分,目的在于弥补《记纪》①[2]的不足。基本上,《记纪》和《风土记》不会有重复的部分。话虽如此,但觉得这是个谜的人并不会因为部分学者的主张而放弃怀疑的态度,仍然会觉得其中一定有什么缘故。

吉敷针对八歧大蛇传说部分研究《古事记》了整个晚上。到了第二天星期日的时候,他才好不容易有时间打开波地借给他的史学院学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