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六章新年上.(2/2)

这一百三十万贯多是基础建设的费用:向台湾南方的开拓。几个新县城的修造。各利设施的兴建。岛上主要路的泥化改造。还有各个官作工坊的扩建工程。只要这些工程完工。就可以立刻省去一大分开支。至于军费、行政费用和官吏们的俸禄。东海不过刚刚兴起。还不至于有冗官和冗兵。也不会有什么的冗费。相对于大宋每年九成的收被这些蠹虫消耗掉。东海明年在一万五千常备军和一千多官吏上的开支。就只有六十万贯。不过这并不包括年节庆典的赏赐----这分的费用。必须自赵瑜的内库。

他伸手探窗外。张开五指。举在前。天的仿佛都在指掌中。

赵瑜。东海六。最清闲是权利被占去的兵。其次则是礼。由于东海人少官少。刑、吏也不是很忙。工作最繁重的。只有给东海国民建立籍、田籍的和监造各大工程的工

陈正汇犹豫了一下。他成了大宋藩国相国。论份也不算辱没了先人。故而便遣人回福建老家把妻儿都接了过来。一别十年。也的确该多陪着他们一些了。

陈正汇退了去。赵瑜又站到了窗边。俯视着他的国家。新的一年就要到了。离他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工书的已经不错了。下面的几个郎中也很用心。说起来。到了明年。工就会是最忙的一个衙门。最好再充实些人手去。以防措手不及。”

把预算案从到尾认真的审查了一阵。没见到有什么大的问题。赵瑜便拿起朱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东海国王印。并没有给陈正汇。而是与一堆批阅过过后的奏章放在了一起。

一百三十万贯?!他心中暗惊。也就是说从明年的二月。到后年的元月。他至少要从东海国库里掏整整一百三十万贯。不!赵瑜摇摇。政府的开支从来只会比预算多。不会比预算少。估计到了明年年底前。肯定还会要追加一分。他连忙向前翻。又细细看了几。终于松了气。

陈正汇应了一声。从他刚刚搬来的一堆公文中。了一份来。他兼着尚书的职位。编定财年预算也是他的工作之

没哪人有资格排到第一。但说起执掌工理政事。他可就要抓瞎了。为了不让工的工作陷。赵瑜和陈正汇可是帮他心挑选了几个助手。以林溪的年纪。过个两年怕是要致仕。未来的东海冬卿注1应该就会在那几个郎中中产生。

“还差一步!”

“臣遵旨!”陈正汇向赵瑜叩拜后退了去。虽然赵瑜为王之后依然恭称他作先生。但陈正汇却谨守礼仪。从未有过失礼之举。

赵瑜接过那份公文。随手翻到最后一页。只一看。登时吓了一。在国相陈正汇的签名之上。赫然有着一百三十万贯的字样。

不过钱是挣来用的。赵瑜也没有吝啬的想法。他为东海之主。但每年在自己和家人上的。也不过万贯。而他投到东海国内教育上的费用。却达二十五万贯。若是国库真的缺钱。赵瑜也不介意动用自己的私房。

就如此次赵瑜封王。从他的内库下发的赉赏整整有三十万贯。除此之外还有八万匹从大宋购来的各丝绢和大批的香料、。不但军队、官吏们人人有份。赵瑜名下的各个作坊、商队也都有赏赐发下。比起当初以节度使的规格的预算。整整了两倍。

注1:工尚书的别称。这别称自于《周官》。吏为天官冢宰。为的官司徒。而礼、兵、刑、工四。分别是官宗伯、夏官司、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等过了年。就从义学里在找些学生来。不仅是工也要加派人手。”赵瑜顿了顿。既然说起了。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问:“对了。明年的年度预算案到底来了没有?今天可都是除夕了。”

但赵瑜倒不担心内库缺钱。他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东海的财富有一半是他的。剩下的一半也由他名下的东海钱庄控制。台湾岛上几乎所有的移民都是他的债务人。除了赵瑜自己和钱庄的总库。就连陈正汇这个相国都算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

他对陈正汇笑:“这些琐事。还是留到明年再说罢。今天。先生早些回去歇着。明天还有我东海首次的大朝会!何况。先生的亲眷刚刚来到岛上。现在必然在府中苦候。不要他们久等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