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九二章特设大督军(2/2)

“那我能写信吗,王府不是专门养有送信的鸽,我到时候寄信给你,不需要你回信,你不忙的时候看一下就好。”

李泰就在书案后,他慵散地靠坐在椅上,一手着额,一手随意地搭放在扶手上,窗后黄昏的日光将他笼罩,染上一层朦胧的金,这画面很,又让她说不的心疼。

“我听你二哥说了,昌是个不大的小国,这一仗易胜,你不要多虑,就放心等着他们回来吧。”

不知为何,遗玉并不想走,虽这长安城里有太多的麻烦和隐忧,但她的家就在这里,要让她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等待李泰回来,总觉得心里像是硌着一块石,怪怪的不舒服。

“同你一起去河北,我已安排好路径,等下个月大军一发,你便上路。”

遗玉这两年参与坤元录的编修,悉知地理,当然知昌比起大唐来说的确是个不大的小国,人统共也只有三到四万,更不用说军备,这一次朝廷动兵十万,再加上联合的吐谷浑势力,还有其他番参与,但从数量上说,十几万大军攻敌,想不胜都难。

原本还有质问在心,忽就沉了底,她目光下,走过去,绕到他后,搭在他肩上,一下下动他僵的肌

当晚,遗玉又到卢俊那里跑了一趟,将迁往河北的事告诉卢氏,卢氏先前不愿同儿一起搬到华,可放心不下女儿独自远住,不但通情达理地同意了,甚至还反过来劝

“好。”

未免节外生枝,遗玉并未提前将迁往河北的事透漏去,只是趁着大兵举之前,将墨莹文社的方方面面都提前安排下去,又空每日看书写字的时间,泡在药房里准备着各李泰行可能会用到的药

昌同大唐并非一墙之隔,几千里路,侍卫远征,军需消耗大,加上人心莫测,谁知会不会什么岔

遗玉不甘心地咕哝一声,弯腰从后环住李泰的肩膀,枕在他肩上蹭了蹭,郁闷

听他已将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会问她显然不是征求意见,而是在说服,她却连气他自作主张的力气都没有。

“那我娘呢,二哥走了,我也走了,难要把我娘一个人留在长安。”

母女两相互安抚,奈何世事无常,谁又能断前途。

遗玉心里不安,可对卢氏却要往好了说:

李泰抬起一手,覆在她拥来的手臂上“可以,我会看,每一封。”

十月末,冬,天气转寒,皇城之中,一令下,将士即行。

“此番西征,一去七千余里,沙碛两千里阔,短则数月往返,迟则逾年,我走后,长安必不能宁,恐有人借机不利于你,你且迁往相州,在都督府中暂居,待我班师回朝,我再派人去接你回来。”

“晚上还要门去吗?”

“你也说了这是天脚下,好端端地谁敢”

“是啊,卢耀不是也要跟着二哥同去吗,有他在,不会有事的。”

“你还是不懂,”李泰抬起手,在她停在肩的手背上“长安城是天脚下,一旦我离,在外有所异动,若有人要置你于囹圄,轻而易举,你若有事,我必不能安。”

更多到,地址

一夜无眠,卢俊第二天便动去了华府,趁着大兵举之前,先接府军,晋璐安则是在卢氏的劝说下,留在了长安,虽卢氏要同遗玉到河北,但这里好歹有她的娘家照应。

就这么又过去半个月,京外来报,调兵到齐,驻扎候命。

“嗯。”“不是说有话要同我讲?”

李泰说完,就觉得肩上力突增,停了一会儿,才听她迟疑

许是离别在即,夫妻两人虽然白日里忙的分无暇,夜却总是早早梳洗,躺在床上说话,一个安安静静地听,一个碎碎念念地讲,有时情,便会行些亲昵之事,可并不贪,只是借着缠绵安抚彼此的不舍。

话到一半,遗玉小了声音,似乎是明白过来李泰所指,垂下,沉思了一阵之后,又问

李泰轻了一气,享受地闭上睛,直到半晌过后,渐有困意,才听她温声询问:

“这样会不会太过大题小,有一凝一华保护,我就住在王府里不行吗,非要迁到河北去那么麻烦?”

鬟在门外,到书房,反手将门关上,穿过小厅,一撩帘,抬便怔住。

遗玉收手臂,将闹到埋在他肩窝上,酸着鼻,小声

“我搬去都督府住就是,你早些回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