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尔代夫之战的最初,是由大和号尾
三号炮塔的460毫米主炮齐
打响的——用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
击飞机,算得上日本海军的一大发明。为此,日军专门研发了三式对空弹,又称烧霰弹或者礼
弹,用白话介绍的话就是开
弹,一炮打
去炸开来无数碎片,可以说是上下左右全方位攻击,追求的效果不是穿甲或爆炸,而是直接糊你一脸。而且它分散
来的可不是常规的金属弹片,而是富
各
化学燃烧
质的烧夷弹,每一发三式对空弹打
去,就会在空中爆
一团
大的
星火雨,宛如绚丽的烟
绽开一般。
当460毫米主炮两次三式对空弹之后,损失惨重的
军战机终于抵达了大和号战列舰的上空,更加激烈的海空决战顿时爆发——大和号的所有
炮同时齐
,组成了三层密不透风的可怕弹幕;护航的两艘
改版岛风级驱逐舰,也朝着敌机
近的航线,使用大
——依靠战术电脑的确计算,三枚
弹呼啸着飞
炮
,穿过一千米的低云,在大气层中划了一个弯度很大的弧形弹
,准确地在来袭的
机编队中爆炸开来,化成无数细碎的弹片,在空中形成三个
大的倒碗形
星烟
,散布到广大的空间,一瞬间就
掉了整整一打十二架复仇者式鱼雷机…
——虽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陆航的飞机,没有受过对舰攻击的训练,但却都是从北非、中东和欧洲前线撤下来的老练飞行员,挂上炸弹和鱼雷之后还是可堪一战。更别提剩下还有至少四个中队的海航老鸟…
尚未经历过真正苦战考验的南里香,顿时有些慌了手脚,只得赶放弃对声望号的追击,掉
向东撤退。然而,即使是全速能够开到四十二节的
改版
动力大和级战列舰,也依然是跑不过飞机的…大和号刚刚完成掉
之后不久,从
尔代夫起飞的盟军机群就已经呼啸而至,发动了接二连三的俯冲攻击!
然而,这璀璨绚丽的烟
背后,却隐藏着足以致命的危险。每一枚三式对空弹爆炸开来之后,都能分裂
数千个碎片,或者说几千个小号的燃烧弹,把很大的一片天空或海面瞬间化为火海。
聚变动力大和号战列舰和两艘护航的岛风级驱逐舰,死死咬着声望号不放…并且最终在
尔代夫群岛以南的赤
海域,成功咬住了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的尾
。
遗憾的是,虽然如今盟军在印度洋上确实是没有任何一艘航母,整个印度洋航线都于正在收摊停业的状态,但在印度洋腹心的
尔代夫群岛空军基地,因为盟军正在从北非和中东前线大举撤退的缘故,却淤积了整整三十个中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原本这些飞机是准备转场回国的,如今正好可以用来围攻大和号。
当然,在实战之中,大和级战列舰的运气通常没那么好。而且到了二战后期,随着无线电技术的步,各国飞机陆续装上了电台,编队也越来越分散了。此外,这
有大量易燃化学品的三式对空弹,装在大型战舰上还是个危险源,由于日本人的军工技术
平不过关,这
三式对空弹的
能非常不稳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炸了,跟“威力
大之氧气鱼雷”差不多一个德行——但如果真的打准了,那么效果也是惊人的。
于是,一瞬之间,攻防之势逆转,南里香小指挥的大和号战列舰,还没来得及向亡命狂奔的声望号
一枚炮弹,就从猎手变成了猎
…首先
现的只是一架卡塔利纳
上飞机,远远地在天际边徘徊。对此,南里香舰长不是很在意,只是继续
追声望号。但接下来,后方的无线电就发来
急警告:一个庞大的攻击机群已经从
尔代夫群岛起飞,正在向着大和号的上空扑来!
更重要的是,每一团礼的绽开,理论上都能清空掉一大片敌方的轰炸机或鱼雷机——在二战年代,至少是二战前期的轰炸机编队,可不像是现代的军用
气机一样,为了避免碰撞事故,各架飞机之间需要隔开得很远。相反,由于当时的飞机
积小、速度慢、装备简陋,很多早期型号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上,甚至连无线电都没有,空中指挥官要靠打手势和旗语来发布命令。所以,为了让飞行员们相互间能到彼此的手势,甚至听到对方的声音,那时候的机群在编队
征之际都是挤得
的,临近投
战斗的时候才会散开。
而每一发三式对空弹打去,就能形成一个直径三百米的球形空间杀伤范围。再加上它的
程又远,能够在敌机尚未解散编队的时候就打过去,如果运气好的话,只要一炮就能
掉敌人的一个飞行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