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九十三章太平动向(2/2)

在山东各地,清军被压缩在几个大城市之内固守。其余地方直接放弃,太平军李秀成和北上的林凤祥在腊月十一这天顺利的汇合。随后太平军顺利的打通了京杭运河,江南的资得以源源不断的通过运河北运到京城的南苑大营,保障了运输线的京城太平军大营也不再是一支孤悬于外的孤军了。

湖北的清军就比较有意思了,胡林翼镇守荆襄。遭到太平军四川林启荣和武昌石达开的猛烈攻击,荆州、宜昌等地迅速丢失,胡林翼只得退守襄樊,而太平军四川林启荣随后重兵包围了襄樊,石达开随后赶到。胡林翼知自己是绝对挡不住两路太平军的优势夹攻的,就在胡林翼到绝望的时候,石达开却没有再襄樊行停留,而是绕过襄樊直接往西北而去。林启荣也没有急于攻襄樊,而是稳固城外阵地之后,派兵围住襄樊两城,将清军困在城内,而其余兵积极扫湖北各地去了。

对于翼王的最后选择,萧云贵没有太多的兴奋之情,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如同历史上翼王宁可和天京分扬镳一样,其实翼王的野心并不小,而历史上翼王走天京也给太平天国的覆灭埋下了隐患。不过这一次翼王远走西北,或许能给他自己开创另一个局面也说不定…(未完待续。。)

冬季攻势让北方的清军极为难受,本来北方的冬天就非常寒冷。各地军队还要行作战,并且山西等地还要供应北京粮。直接加速了各地清军的大溃败。

苗霈霖这个人是极为复杂的。在历史上这个人在太平军和清军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一时间是清军,一时间是太平军,最后被清军彻底剿灭,期间苗霈霖还过诱捕英王陈玉成的大事。而在这个时空,由于太平军之前在两淮的势,苗霈霖一直为清军倚重,并没有投降太平军的前例,而这一次投诚是苗霈霖第一次投降太平军。太平军河南队的统帅赖文光欣然接受了苗霈霖的投诚。而投诚之后的苗霈霖为了急于立功,对清军的反扑更加凶狠,一如他在历史上对太平军所的一样。

河南的太平军展也非常顺利,河南清军在两淮防线被突破之后就一直在行战略退却,最后被太平军压缩在开封、郑州等大城市之内。腊月之间,河南最大的一清军团练兵在他们首脑苗霈霖的带领下,全军向太平军投诚,河南的清军覆灭已经是了倒计时。

冬季攻势中,除了保障军队的弹药、粮之外,太平军的军服也很好的为士兵们提供了保的效果,庞大的军用被服需求也直接拉动了江南、云贵川等地的纺织行业。和的新式军服让太平军士兵们能够在北方严寒的气候下展开作战,而不再是历史上悲惨的太平军两万北伐经历,在历史上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遭到气候的严重影响,很多太平军战士是被严寒冻死、冻伤的。

太平军没有攻襄樊,到让胡林翼的一番准备没了用,他原本打算利用襄樊的固城防和太平军行残酷的巷战和城防战,而林启荣却直接放弃了攻,他的法更像是要围死襄樊,直到城内粮尽城破。于是,湖北太平军林启荣安心的围住襄樊,剩余兵力迅速展开扫湖北其余地方的清军势力,而石达开却开往西北而去,让胡林翼有些狐疑不定,难石达开北上是去支援陈玉成的西北军团吗?

就能够生产,因为太平军中随军跟随了很多熟的工匠,能够教会当地工匠如何生产米涅弹。

石达开当然不是去支援陈玉成,翼殿和西殿的代表李开芳在武昌达成了协议,翼王放弃湖北地区开往陕西地区而去,替天国往西北、新疆等地去开疆拓土,而换取翼殿永镇西北的承诺,西王的谋又一次得逞,而且让人没话说,翼王不愿回天京监国,自己选择了镇西北,似乎西王的法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相反很多人在背后诟病翼王权之心太重。

西北方向,陈玉成在腊月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汉中战役。太平军围城一个月之后,在炮火的掩护下顺利的攻克了汉中这座西北名城,沃野千里的汉中平原也顺利落太平军手中。满清最后一个现实开发比较完善的产粮基地也失去了。陈玉成在汉中地区行了十余天的休整之后,就迅速开始了西安战役。让西北清军毫无息的余地。

远在京城南苑大营的西王萧云贵在运河打通之后,总算结束了孤悬于外的境地,各方面的消息能够准确及时的送达南苑大营。苗霈霖的投诚之事让萧云贵到不舒服,但鉴于现在这人也没什么格的举动,相反成了太平军招降纳叛的一面旗帜,也不好对他有什么举动,反正将来这人在太平军手下了,慢慢分化瓦解让他没了手中的兵之后,还不是一只没牙的老虎,要是将来此人乖乖的听命行事也就罢了,要是有什么格举动,萧云贵不介意收拾掉此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