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七十四章把关(2/2)

小夏来把小接了过去,江又梅终于把手臂解脱了来,她酸涨的胳膊,小实在太重,不像个半岁的婴儿,足有三十斤。

正算着,听见小包回到了南园。江又梅在窗招手,让他来自己的小书房。

看来妇人的见识还是有限,而且又容易情用事,自己应该多帮娘亲把把关才行。

陈老爷毫不客气地应承着“好,好,我睡了晌午觉就来。”

江又梅也大赚了一笔,小包当然赚的更多了。虽然小包的银还没拿到手,但林在信中已经写了,应该不少于五千两。

小包的本意还是银存在钱庄里才是最保险的。人的观念一旦形成,想改是很困难的。江又梅给他讲了三年多的金课,当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也愿意拿银来投资。但在他心里有个比例,存款的数额必须要远远大于投资的数额,这样心里才不慌,才踏实。

江又梅看到江又有红着脸似是无意地念叨着,忍着笑表示,李华锦孩满月自己会去,到时会去宽解宽解李华云。

事地要把太爷爷送回家睡午觉,小包也跟着他去送。门的时候,李氏还嘱咐老爷早些来吃晚饭。

江老爷和卫氏都没回老宅,直接在这里歇了。

“咱家钱庄里的银还不多?足有一万多两咧,而且你在北方的地光今年一年就赚了五千多两。”江又梅说,小孩如今的气真是越来越大。

江又梅回了自己的小书房,开始拿着纸笔算起了帐。她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个最快捷的挣钱路,因为千里之外的京城,南山居士的画已经有价无市,几乎所有皇族勋贵或是文人雅士都拿着大笔银票在翘首盼望她的画作能再次面市。

这说明了什么?投资是有风险的,并不是买的来都是下的金,有些还是不值钱不下的铁公

她还在算计着咋能用手里这些钱再翻翻本,让自己的财产再多一些。

离老远就看到虎娘正在南园门坐着,看见她(它)们回来了,就起跟虎娃了一下,然后虎娃就跟着它一溜烟地向南灵山方向跑去。

李姑娘的亲事也退了,不过李府跟周府闹得是相当不愉快。周夫人到去败坏李姑娘的名声,让李家很是气忿,但亲事总算退了,所以也少不得忍了下来。可想而知,李姑娘此时肯定是极其难过的。

便说“娘亲不是说不能放在一个篮里吗?咱家下的金已经不少了,钱庄里的银却不多,所以还是存些银的好。再说,娘亲买的也不是每只都是下的金,咱在金州府买的铺面了八百五十两银,赚没赚多少,却便宜了别人。还有京城里的那个宅了六百两银,就空在那里,多可惜。”

跟江又有说了一会儿话后,江又梅就抱着睡着了的小领着虎娃回了南山居。

江又有就和江又梅单独聊了几句。李华锦的夫人金氏下个月就要生孩了,这是李华锦的第一个孩,所以张得在衙门里都坐不住。

特别是他一想起金州府的铺面及京城里的宅堵得慌,那加起来可是一千四百多两银啊,铺面一年就收个五十两的租金,宅就那么空着,还不知以后能不能卖这个价,这买卖可是亏大了。

便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了,本来家里的一切开支就要和他商量,再加上北方田地是他的,更得征求他的意见了。

“哎哟,娘,在咱大康的地界上,除了你,就再没人还嫌钱庄里的银存多了。”小包很是有些奇怪地看着江又梅“那银又不是蚤,多咋不好咧?”(未完待续)

过去的一年多算是多事之秋,先是担心林昌祁,后来就是怀了,再就是带女儿,无暇顾及挣钱的事。现在女儿已经半岁多,她也能些别的事了。

今年是个丰收年,家家都喜气洋洋。稻大丰收,每亩的产量比往年多了不少,再照之前与陈之航签的约,又价卖给他了,每家挣的银较往年将近一倍。

前世的经验告诉她,买地、买房最保值,也最省心。问题是附近的村民都好过了,不可能卖田卖地,要买只有到远些的地界买。就想着等有空了,还是去趟青华县,找牙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买房最好就是去金州府买,可是因为周家的关系,江又梅现在不想在那里买。看来只有在青华县城买个铺面了,最好再买个宅,偶尔去县城也有地方落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