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245章 朝鲜使臣
从上次的收刀事件后,朝鲜一下子成了老爷子案板上T|苏荔说的,跟他们的大王说既然都不待见贱民,就让他们迁到关外就是了。当然,也不是谁都要,主要是一些有手艺的工匠。开始时朝鲜上下还没想清楚大清国这是想干嘛,可是迁chu贱民似乎也不好,不然谁来耕zhong,受贵族的驱使?可是当着传旨的大臣面,大家都不敢说什么,只有发了教旨,在朝鲜八dao上召集一批有手艺的贱民让使臣带回了延边各地。之前在指定的地方也盖了一些房屋,把开荒权也jiao给愿意来的民众,也没要求他们一定要zuo什么,只是指派了个和善的农官给他们,还借给他们粮zhong和一些钱,让他们能尽快适应。
这些其实都不是苏荔想的,她也没zuo过官,她想不了这么全。后来看了老爷子的上喻之后才一点点gan佩起他来,延边的荒地很多,荒着也可惜了,正好这些人来开荒、zhong地,等有了自己的土地,将来就是赶也赶不走的。
第一年只是朝鲜王qiang制的迁了两百hu过来。第二年时,边境上满是要偷渡到延边的朝鲜民众,因为迁来的人可以写信,或者带口信回去告诉亲朋好友,大清的一切都非常让人满意,有房子有地,并且不会再有人当自己是贱民了,他们有了平民的shen份。
苏荔并不知dao此时的朝鲜国有多少人,可是有一点知dao,这几年迁到关外的朝鲜人已经数以万计。苏荔还特意去跟老爷子说过,不要让他们住地太集中,会产生民族问题,最好鼓励他们与满人联姻。
老爷子比苏荔更看中这个,关外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他和他的先辈不敢让汉人进入,怕将来汉人真的再次揭竿而起,关外就是他们的终老之地。可是登基六十年了,他倒是越来越自信了,当然关外还是不敢向汉人开放,但是放一bu分朝鲜人进来倒是可以的,在康熙心里朝鲜人几乎就不能算人了。听苏荔说小心民族聚集的话,又觉得也是对的,真的当朝鲜人越来越多,多到比满人还多时,关外不是就危险了?于是又派了一个jing1干之人去任总督,小心的不着痕迹的开始慢慢地把移民又往内地迁。采用掺沙子办法,调了一bu分汉人进入,把朝鲜人又换chu。而且也鼓励着满族平民与朝鲜族人联姻,并且办了一系列的学校,让人学汉字、说汉语、到chu1挂上康熙像。几年下来,关外竟然成了sai外小江南,朝鲜人勤奋,当真的确定分给他们的土地真的属于他们时,他们是下狠力气来耕zhong的。第二年秋收时,竟然让老爷子看到满州竟然可以自己自足了,不用再额外的向关外调粮补给了。总督竟然还夸下海口,再过几年,他甚至可以向关内运粮了,让老爷子欣喜不已。
对朝鲜的边民政策就更加宽松起来,只要逃过来的,到官府就能领到新的shen份,得到一两亩的土地和一小笔钱。由官府负责安排住chu1。因为已经形成了系统,他们zuo起来是很顺畅的。此时朝鲜使者来见自己是zuo什么?人都跑光了?朝鲜空城了?
苏荔从边门进入,隔着帘子向胤禛行了一礼,才注意到竟然还是上次的那位使臣,这次穿的却是大红的官服,这家伙升上去了?苏荔笑了一下,看来朝鲜真没人了。回shen向福晋行了一礼,坐在了乌喇那拉氏的shen边。
“刚刚这位朴大人送来了些泡菜和他们的辣酱和大酱,说你喜huan。”胤禛笑笑说dao,算是向苏荔解释为什么叫她chu来。
“谢谢。”苏荔苦苦的一笑,那是小臣,还没有让苏荔起shendao谢的规格,只是一颔首。
他们每年送进gong了很多,至那次之后,gong里只留下一点泡菜给老爷子下面条、煮汤,其它的全送过来了。王府吃不了,苏荔没法子,只好让老十三每年搞个朝鲜mei食节,zuo各zhong菜式把东西吃完为止。没想到这次他们还单独送一份到家里来,那今年的朝鲜mei食节不是得搞两个月?苏荔觉得tou好大。
“好的东西自然要送给懂得欣赏它的人,侧福晋是上国少有了解鄙bang之有识之士,就跟鄙国的家人一般,小臣当然得来看看侧福晋!”那使臣的北京话倒是更溜了。苏荔看看福晋,福晋捂嘴笑,想想自己贫乏的脑袋都知dao这位看来是有事了,都夸成这样了,看来事不小了,干笑了一下。
“使臣有话就直说吧。我是笨人。不喜huan猜。”苏荔懒得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