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三十七章属国之争(3/5)

内阁首辅杨延和在武宗时期李东阳隐退之后独自支撑着大明的江山十几年,那十几年里武宗不问政事,基本上都是杨延和一个人在独木支撑着,可以说在武宗时期皇帝不问世事的时候大明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乱子靠的都是杨延和。嘉靖皇帝把杨延和贬职产生的损失不亚于当年的三杨内阁少了一人。人家辛辛苦苦十几年支撑了大明江山,最后因为嘉靖皇帝一句话被变为民了,而后代更是受尽打压,这对当时人的工作的积极性可是极大的打击。

而这件事情的影响还不仅于此,大礼议之争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嘉靖皇帝以旁支小宗入继大统。内心深处实际上隐藏着难言的自卑感和不安。杨廷和等人的“继嗣”论萦绕在他的心头,必须制服群臣才能树立严威。自卑心理转化为刚愎、猜忌、横暴、独断,处处标新立异,时时戒备群臣。千方百计树立威权。

经过大礼议,嘉靖皇帝朱厚璁在理论和礼仪上终于为自己树立了正统地位;在权力上终于独揽乾纲,威慑群臣。除强化了皇权外,还产生了许多其他严重后果。由于朝野上下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议礼,因此干扰、冲击、扰乱了政治、经济的进步性改革;由于只要顺着嘉靖皇帝的意愿议礼有功,便可飞黄腾达,甚至一跃而为巨卿宰辅,因此酿成谄媚之风;由于议礼两派党同伐异。势不两立,因此酿成党争之风。所有这一切都加重了朝政的腐败,因此史家说“吏治繁伪,兵政窳(窳。瘦弱;懒惰)惰,民力虚耗,亦由是始。”…,

“大礼义”之争对大明的危害不可谓不大,但是要深究这件事情的跟头的话,还是要归到孝宗皇帝与张氏那里。有“大礼仪”之争是因为有嘉靖皇帝。而之所以有嘉靖皇帝是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子嗣以及兄弟,而正德没有兄弟是因为孝宗只有张氏这一个妃子。从历史上孝宗和张氏有过两个皇子、一个公主来看宪宗不存在生育的问题(其中一个皇子和那个公主都夭折了。)。也就是说孝宗只有朱厚照这么一个皇子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后宫里面只有张氏一个妃子。这便是一个巨大的症结了。

当然这个观点现代人大都不赞同,因为现代人处处以民主、自由自居,在他们看来这种结论是和民主自由相不符的。他们认为这是人家的自由,他们认为把责任推给一个女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咱要说的是既然处处讲究男女平等,那为什么出了事都是男人占大部分的责任。

就像有人对那些贪官的老婆或者子女施加惩罚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人反对一样。他们会说贪污那时那个贪官的自己的事,和这些人没有关系,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说那些贪官的家属一直享受着贪官为他们带来的权力以及金钱的便利。该享受的享受过了,难道一句事情不是他们干的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吗?

像古代夷三族、诛九族的这些罪行,虽然很残忍,但是人家当初制定的时候绝对考虑了主犯的家属们从他那里获利的情况。一般被处于这些刑罚的都是那些造反或者大奸臣的家人,一个造反的人或者一个大奸臣会为自己家人以及亲戚们带来多少利益,他们又会产生多大危害,难道他们那些获利的亲属们不应该受到一点惩罚吗,即便是杀了太严厉,那也应该有一点其他的惩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