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十分的非凡,它标志着大明正式已将将一只脚踏入了中亚。这份和约对未来几年乃至以后中亚的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这份合约也是大明主动改变守成思想开始再次向进攻思想转变的一个标志。
在签署了和约之后昔班尼便迫不及待的要离开这里,现在他的都城撒马尔罕正在遭受进攻,他能不着急吗。当天回去之后昔班尼便立即下令全军开始收拾形状随时准备撤军。第二准备好了之后在昔班尼一声令下乌喇秋别城外所有的乌兹别克的大军全都想着北面开拔。同时给这昔班尼被带走的还有袁启文刚刚交给昔班尼的整整三万套兵器铠甲。这些兵器铠甲都是袁启文从南疆调集过来本来要用于和乌兹别克的交战的,现在想不到他们竟然被用于武装了自己之前的敌人。
在回去的路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昔班尼再一次颁布了一个征兵诏令,这一次对于兵源昔班尼并没有加以什么条件限制,事实上现在乌兹别克都快没兵可用了,那里还舍得限制参军啊。按照昔班尼的诏令凡是能够参加战斗的男性都要被征调为兵。同时一部分身强力壮的女性也被昔班尼强行征调了。可以说为了打败哈萨克和将来可能会出现的萨非王国昔班尼豁出去了。战争之后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乌兹别克都将实力大损。
在昔班尼的诏令颁布之后的三个月内整个乌兹别克征召了将近三十万的大军。再加上现在乌兹别克有的军队以及最近战死的军队可以说整个乌兹别克有一战之力的人全都进了军营了。…,
三个月的征兵让昔班尼暂时缓解了兵力不足的困境,总共四十七万人的总兵力让昔班尼使用起来游刃有余。随着这些军队里面有很多都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和女人等,不管怎样只要拿起来了兵器他们边都可以杀人。
三个月后在乌兹别克的北面昔班尼亲自率领二十三万的大军和哈萨克人交战,而在西南则有二十万人由黑胡力都率领在和萨非王国交战,在乌兹别克国内同样驻扎着四万大军维持稳定。
昔班尼撤退了之后,袁启文也得开始撤退了,现在没有了敌人了,再在这里弄这么多大军就浪费了。所以在昔班尼撤走之后袁启文便开始准备撤退的事情了。
没了外部的压力了袁启文可以轻轻松松的从南疆调集物资来再次加固乌喇秋别和火占城了,而在乌喇秋别两城之间袁启文下令修建了一个军堡,在喀而提锦的大片地区袁启文在两个重要的位置又修建了两个军堡。
将近一个月后,所有的军堡都修建完成而且乌喇秋别和火占城都经过加固之后袁启文便开始下令撤退。除了在乌喇秋别留下的一万五千大军、火占城立下的一万大军以及在三个军堡里面留下的五千大军之外,所有的军队都撤回了南疆。
再回到南疆没多长时间,袁启文便接到了昔班尼的求援信,原来昔班尼把几乎一半还多的人征召进军队之后不但每一天养活这么多的人所需的粮食就不是昔班尼可以长期负担得起的,而且这么多的人从军之后整个河中的土地全都被荒废了起来,基本上今年乌兹别克是别再想有太多的收成了,而没了收成接下来乌兹别克的粮食将会越来越短缺,所以没有办法的昔班尼不得不开始向袁启文求援了。
昔班尼要粮食可是难不倒袁启文,事实上袁启文现在粮食多的都快霉烂了。在亦力把里和南疆两地袁启文抄家灭族无数收获颇丰,而且袁启文将一大半的两地的人全都抓起来当做奴隶拉到了大明的内地,这么多的人走了之后他们留下的粮食和土地当然全都归袁启文以及大明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