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某一个地方的实力,这个时候虽然和鞑靼结盟亦力把里有了浑水摸鱼的打算,一方面当时鞑靼和大明还没有分出胜负那个时候出兵有点太早了,万一鞑靼要是败了那么到时候进攻大明的亦力把里必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以前亦力把里能够和大明相处上百年而不被灭亡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以前的亦力把里一直没有出现过带兵直接进攻国土的行为。虽然双方也有过小规模的冲突只要没有真正爆发过战争,只要这样那么深受明初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不征国”的基本国策影响的大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的去侵略亦力把里甚至灭亡亦力把里的。
明初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十分担心在国家强大以后,后代子孙重犯侵略邻国、杀人掠地的历史错误,制定了“不征国”的基本国策:
凡“不为中国患者”不伐;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在这项朱元璋基本国策的指导下,中原由秦代开始的以对外扩张为主、令四方甚惧的大帝国,一变而成为亚洲的强大的爱好和平的大帝国。同时“不征国”国策的提出,也是对中国自商鞅变法、实行武力扩疆路线以来、一千七百多年间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改变。…,
当时的朱元璋认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当时朱元璋的这个国策的中心思想就是凡“不为中国患者”不伐;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朱元璋的这个“不征国”的国策的提出对后世六百年的中国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它使得中国从明朝之前的以对外扩张为主的国策变为了以守成为主的国策。对于这一个国策的好坏,很难去做出一个很好的评价。在古代,在现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就不尽相同。而即使在现在主流的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和普通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大为不同的。不管怎样始终都是称赞的人有很多,批评的人也不少。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这个国策,但最起码他对现在的明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就是大明周边的很多小国大明完全有能力把他们灭掉,由于这个国策的影响大明从来没有主动的侵略过哪些弱小的国家。即使是有一些国家侵略了大明而大明也大都是也打败对方为主很少有侵占其国土的行为。就像蒙古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大明完全有能力直接灭了蒙古,大明却往往采取了只逼迫对方臣服的策略,这也是深受朱元璋的国策影响的结果。凡“不为中国患者”不伐;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对于大明来说蒙古就是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对当时的蒙古的态度就是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虽然明朝有这么一个基本的国策,大家也不要以为大明就遵守了这个国策了。如果大明遵守了这个国策了那么大明的辽东之地哪里来的,不还是打来的。要知道大明的疆域最大的时候可是达到了西伯利亚了。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明朝的疆域可是包括很多现在不属于我们的地方的,例如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可都是属于大明的。可以说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怎么遵守这个国策。
而明朝疆域最大的时候是永乐到宣德时期的,当时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新疆哈密卫等。至于贝加尔湖在不在明朝疆域内。有文章说,在永乐朝,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属于奴尔干都司管辖,所以,那时候西伯利亚勒那河以东地区都是明朝疆域。如果按那时的地域算明朝国土面积,应该在1300万平方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