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看见那可怕的沙暴时就知大祸已经酿成,他曾不止一次的要求母亲将他送回去,一切就当成
贼见财起意,还有挽救的余地。
和蔼的声音从门前传来,沮渠菩提抬起泪婆娑地小脸。
“你不知外面的情况,我却是知
的。”为了不让人怀疑,直到最近济宁都还经常
鸣沙郡的富豪人家,讲经说法,消息从未断绝。
“我…我只想让两国不要打起来,我想救回阿母,我想赎罪…”
这一次也不例外。
”
“要离开了,为什么还哭呢?你不是一也不想留在这里的吗?”
这人虽然名义上是亲戚,实际上在表嫂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皈依佛门了。表嫂小时候是寄养在孟家的,后来还嫁给了表哥孟玉龙妻
,这位大和尚也就对孟家人在普宁寺
的事睁一只
闭一只
。
当看到是表嫂家的父亲,这位普宁寺的主持济宁和尚
来,忍不住害羞地
掉了
泪。
而他…
“我不想坐那个位。”
沮渠菩提低了低。
他终是不敢什么。
济宁听见外面有不少人过来的声音,只能草草丢下一句佛偈,给他
“济宁大师,我想去换回阿母。”沮渠菩提耸了耸鼻“
将军是很好的人,那位盖吴师父也是很好的人,我在魏国使团里的时候,受了他们许多照顾,我不觉得他们会加害我,就算他们加害我,那也是我自己的错,我不想再逃了…”
“…和嫁妆没关系。”
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懦弱无能造成的,如果他是像他的两位兄长那样能,他的母亲一定不会只想着带着他们离开北凉。
济宁吁了气。
如果白是个男人,而他是个女
,也许这一切也不会变成这样…他的阿姊
格肖似两位兄长,一定能继承他们的衣钵。
“接受保护,也许是最好的结果。你母亲留下的人,能保证你去这世上任何一个地方。也许刘宋也不错,你不是一直想去刘宋看看吗?”
有时候,他甚至想着脆自尽算了。
鸣沙郡的郡守是他大兄的死忠者,鸣沙郡的校尉王兴是他阿母暗中收的徒弟,中暗卫
,普宁寺的主持是他表嫂的父亲
家为僧的寺院,整个寺庙里的小和尚都已经被换了一遍,只有那位大和尚济宁还留在寺中主持法事,以免卫城的权贵发现寺中不对。
他名为被“保护”其实和被“禁”也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后院这片地,他
本无法自己离开。
“王后率领三千孟家军去剿匪,却遇到虎贲军先灭了贼,据说是找回了失踪的你,王后心忧儿
,主动要求留在使团里…”济宁看着满脸疑惑表情的菩提,同情之
大起:“这是不满三王
登位的大臣们散布
去的消息。他们希望借你的名义让三王
退位,毕竟你才是名正言顺的世
。”
“我…我不知…我一直都是跟着阿姊和阿母的。”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有因必有果,彼法因缘尽。”
“这是大王传来的风声。”
沮渠菩提脸更白了。
可是他的母亲却安他只要
的不留痕迹,虽然有些变故,可结果还是一样的,并且在他还在沉睡的半夜,带着三千孟家军离开了卫城。
“你可想过以后该怎么办?”所有人都在忙着撤退的事情,所以除了门外的看守以外,此时的守卫是最松懈的时候,济宁也总算找到机会和他私谈现在外面的情况。
“孟家和贼勾结,意图吞没兴平公主的嫁妆,在沙漠中设伏袭击魏国人,最终使魏国伤亡惨重,孟王后起兵灭
,反被魏国所擒,被
贼掳走想黑吃黑的世
殿下也被救回,如今魏国对世
殿下满腔怒火…”
济宁目光依旧温和地看向沮渠菩提。
沮渠菩提被济宁中的话吓得后退了一步。
在普宁寺的这么多日,他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一般照顾着他,所以孟王后
边一
不会带孩
的武将们就把希望寄托与他,每当沮渠菩提情绪低落,就请他去安抚。
“所以,殿下,这可能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问你。你有没有勇气面对愤怒的魏国、面对登位后很可能将你除之而后快的大王、面对两国百姓的千夫所指?”
沮渠菩提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迫着走了。当初黄沙漫天之时,他就想去找最近的绿洲和城镇求救,却被铁卫营打
直接送到了沙漠边陲的小镇,然后遇见一群穷凶极恶的
贼,以俘虏的
份不算太
面的被送到这里来。
他只会躲在暗的角落里
弱地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