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1章登天之梯(2/4)

柔然虽灭,但依旧蠢蠢动,夏地还在慢慢治佬,西秦之前遇到饥荒百姓人锐减,到现在还在赈灾,拓跋焘要御驾亲征,一去就是几个月。

据说散骑常侍临刑前哈哈大笑说:“我死后,请把我的悬挂在西门,我看着魏军城。”

这一手正中乐狼公主的肋,女儿被送中后闭门不,也不接见任何外人,只求女儿在中平安如意,她可以经常去探望女儿。

闾毗府上也被来自北燕求助的使臣踏破了。闾毗的母亲是北燕冯弘的妹妹乐狼公主,如今三位王的姑姑,拓跋焘驱赶北燕使臣京,对来自北燕的各方人士都避而不见,这些人就把求助之心用到了乐狼公主上。

除了例行的请安,贺赖家还是如同往日一般行事。

冯弘遣使的事情本就瞒不过魏国的斥候,拓跋提心知肚明北燕王不可能乖乖归降,彻底将自己的国脉予魏国之手,于是在接到于什门之后下诏逐退了北燕的使者,准备御驾亲征。

结果信件送回北燕,北燕王冯弘钟冯仁,加上皇后天天哭哭啼啼从旁阻扰,致使冯弘情愿亡国也不肯割舍儿,几位忠心的大臣劝说后反倒被冯弘砍了脑袋。

北燕地北方,就是如今东三省地区,庄稼是一年一熟,如果魏国借着兵行收割掉北燕所有的粮,不用打,只要熬一年也能把北燕给熬民变来。

崔浩便是从东发迹,一步步走到权倾朝野的地步的。

这两个条件照理说不算苛刻,因为冯弘有许多个儿,连沮渠牧犍为了让魏国不打北凉都自愿留下,太牺牲一下也没有什么。

立储之事被提上日程之后,京中开始纷纷动作起来,后里来往不绝不说,就连汉臣和鲜卑贵族都开始互相走动。

人意料的是,明明应该动作最多的贺赖一族却丝毫没有动作,也没有为了储位的事情联络中,就好似贺夫人死了也对贺赖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的淡薄。

冯弘写信告知拓跋焘他儿病重不能前往,一边火速将于什门送回去安抚,一边遣使到建康向刘宋乞援。

一定是拓跋晃,拓跋焘如今只有这一个儿。众人想要抢的,是辅佐大臣和太属官的位置。

朝中大臣自魏国国土越来越广之后就不希望拓跋焘御驾亲征。这和之前魏国只有小小一块地不一样,现在魏国是坐拥胡夏、西秦、魏、柔然三国领土的庞然大

拓跋焘突然改变主意不御驾亲征了,连立储之事都往后拖了拖,自然是因为发生了更重要的事。

无奈被大军压境的北燕只能缩在所有的城池里,只能睁睁看着拓跋提分兵数路收走粮,连清野都不到。

就在这各方异动的情况下,拓跋焘却宣布不会御驾亲征了,而是命令颍川王拓跋提作为先队直接伐燕,在秋收来临之前提早割掉北燕的庄稼,以备军用。

结果又扯到了储君的问题。

于什门是魏国明元帝时期的使臣,结果被北燕扣押,一扣就是二十一年,宁死不屈,被拓跋焘视为魏国的苏武,一直希望能把他救回国中。

然后又命令骠骑大将军拓跋丕等大将统兵四万作为后续队,直捣龙城。

崔浩等人都认为刘宋因为瘟疫的事情,本不敢再行一步,也不会理会冯弘的求助,刘义隆也没有能力救援万里之外的北燕,这件事只能是一场闹剧,这样的推断让拓跋焘信心大增,只等冬天来临之前拿下北燕了。

也许是因为闾毗手里还有柔然人的队,也许是因为乐狼公主在柔然和北燕都有一定威望让人忌惮,中的窦太后了手,将乐狼公主和大檀所生的幼女月牙儿接中,陪伴拓跋焘的皇皇女,名义上是看中月牙儿的聪慧,事实上是留为了人质,警告柔然不要试图和北燕联合。

乐狼公主原本是四国之中颇有贤名的嫡长公主,等于是被父亲卖给柔然的,而且嫁了好几次,对自己的国家原本就没有了什么归属,而且她随着闾毗归顺魏国之后嫁给了先生,更是不愿意搀和这事情。

如果北燕王说他要给贡品求和,割地求和,拓跋焘也许还会考虑考虑,结果一听说要送女儿,立刻就不答应,回信一封提两个条件:

第一是让北燕的太冯仁为人质送往平城,第二是遣还一直被关押在魏国的使者于什门。

这已经不是以前的几个月了,现在一个月的国事比以前一年的还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