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会合的地点——陕川城赶去。因为缴获了金兵的一部分马匹,在李彦仙的部队里,好多步兵也统统都换成战马。当然,李彦仙也算不错,连赵榛的部下也分到了百匹左右。
到了陕川城外,只见漫山遍野都是一顶顶雪白的帐篷,这正是李彦仙和信王义军暗度过来的军队。
骑在马上的李彦仙感慨道:“想我大宋军士百万,武器精良,却被金人如此欺辱,致使二位圣上蒙羞,我李彦仙今生今世,一定要驱逐金狗,一雪我大宋之耻,夺回我们的家园。”他身后的赵榛听闻此言,心里叹道:“你有驱逐金兵之志,赵构却无恢复大宋河山之心,如何能够驱逐金狗还我河山?更别说迎回二圣了。不过只要你能投靠我,我是一定会实现你的愿望的。”
听闻主帅归来,大将邵隆、邵云二人亲自迎出大营。二人一看李彦仙已经站在大营门口了,他们急忙上前几步跪拜道:“末将邵隆、邵云,参见知州大人。”
李彦仙满脸微笑道:“快快请起,二位将军辛苦了。”说着,就把邵隆、邵云二人扶了起来。
“托大人洪福,末将幸不辱命。”邵隆、邵云二人谦虚道。
“呵呵,好,有功却能不自傲,实是难得啊。不过,你们的功绩我都会记得的,朝廷都会记得的,百姓也都会记得的。”说着,李彦仙对他们介绍信王赵榛道:“这位就是信王军派来支援我们作战的高庞将军,一手枪法出神入化,无人可敌。”
赵榛笑着说道:“在下高庞,见过二位将军。”“早闻高将军天下第一枪,果然名不虚传。”邵隆、邵云二人与赵榛说着,李彦仙作出一个请赵榛进入军帐的手势,赵榛忙道:“不敢,大人先请。”李彦仙微微点头,笑着走在前面。赵榛在他的侧面微笑着紧随其右。
远在千里之遥的临安扬州,伴随着刘苗之乱的解决,韩世忠的军营中大营一片喧闹。原来是太监来宣旨,皇帝要亲自来探望解救自己地军队的军营来了。
逃至镇江后,百官随后陆续赶到,后又仓皇逃到杭州。黄潜善、汪伯彦以投降行径而名声狼藉,朝野激愤。高宗被迫罢免汪、黄,任朱胜非为相,王渊为枢密院事兼都统制。将官苗傅、刘正彦同王渊有宿怨,对王渊的升迁不服,又听说王渊平日与作威作福的宦官康履有联系,以为王渊的升迁是勾结宦官所得。出于对王渊和宦官的怨愤,二人于三月间借“为民除害”之名,在杭州发动兵变,杀死王渊、康履及许多宦官,逼迫高宗让位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让隆佑太后孟氏(即哲宗废后)垂帘听政。这就是“苗刘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