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为小楼写的评》梦凝(2/2)

劲节篇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审视过自己,审视过这个社会,审视过人类历史的走向。是的,我是一个平凡人,我无权无势无能力去改变社会改变历史,但看了劲节篇,我能改变我自己。即便我不到南山下的君,不到风中的劲草,不到雨中的醉竹,我却能到崇拜英雄,让自己从善如

谢纳兰,谢谢你为我们呈现了劲节篇,谢谢你让我们这些心灵已经开始麻木人又开始了思考。一本书或许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能让这个人在某一段时间里去思考人生,也是作者最大的收获吧!再次谢谢纳兰!

其次,我看到了纳兰笔下的无奈。官员一黑,看到白的就刺,于是就想象别人的白之下是比自己还黑的黑,他们不认为这世上还有白存在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能容忍这样的白前晃,于是乎,什么德,什么良心统统尘封在儿时的记忆里了,甚至连这记忆也被抹杀了。在这刻意地抹黑中,我们看到小人们的悲哀,他们不用去寻求事实,因为事实如何与他们无关;他们不用去求证真伪,因为只要他们有谈资就够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东篱的无奈,看到了劲节的嘲笑。至于侠之大义,呵呵,不用纳兰写来,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少了,因此,就将那两个人当成用胡琴拉响的过门好了。

理解了劲节,也就理解了劲节篇。劲节篇不仅仅在讲故事,它有极其邃的思想内涵。我在劲节篇中看到的是现实中的人与故事的完结合。

历经几千年后,人们思想在步的同时,更多调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幸福,人权提到度后,才能注重社会权益,本来这个观是不错,但现实中我们却发现人类错了,错就错在人之初不是本善,而是本私。私排在最前面后,德良心,社会公益等等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所以才有岳飞、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言论(在此鄙视一下那位北大教授),才有忠臣是愚蠢之人的言论,才有先独乐乐以后才能众乐乐的想法。

过门已经响过了,故事到了**。**的分不是东篱为求实现真心为民而不得不放弃白持,不是那灰天空下越发洁的君,也不是劲节的散财为国的壮举,更不是劲节为国不惜犯险的举动,也是不是东篱为友用尽心机的周旋与痛苦,当然更不是劲节遭遇连历史上都难得记载的悲凉被贬(想起了雍正贬年羹尧,也算差不多吧,只不过年的为人和咱们的劲节相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呀)。**是《真相》这一章的内容,是东篱和劲节明知悲哀却必须去承担他们内心的职责,不可放弃,也从未想过放弃的职责。也许有人无法理解他们的举动,我这里打一个浅薄的比方:你能因为受了一委屈就放弃目前的工作吗?你能为了几句闲话就丢掉生存所需的饭碗吗?就是这么简单,东篱和劲节,他们与那些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忠臣志士一样,他们只是把为国为民当成了工作,当成了很正常的人的职责,他们与我们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大多数人,而我们是为了自己和自己一家人。所以,我们是小人,是普通人,我们无法去理解那很自然,很平淡的理想和职责。

首先,纳兰描写了小人的人:劲节的手下在获取利益的同时,恩图报地为东家劳,且不论劳中的自私占有多少;死了丈夫的佃,自私而又愚昧地为了蝇小利不惜或者是不敢违背官爷的旨意,哪怕是良心上的不安也顾不得或者是本就没去顾及,最后的反悔和念不过是在被人鄙视了以后,生活上的困境才唤醒了良知。看到这个女人,我突然就明白了宋朝那个只为了不说谎诬陷他人就扛住了百般侮辱与酷刑的女严为什么会被世人赞扬了。原来,平常人的良知都是这样来的,只有在自受到残酷对待或失去一切的时候,才想到良心的问题(表怪我偏激,我说的是事实),我也才明白了公车上小偷的猖獗,黑夜里抢窃犯的肆无忌惮。然后,我看到了一群狱卒,一群看惯了冤屈并麻木了心神的狱卒。是呀,看惯了,经历的多了,心也就麻了,木了。不会痛,不会苦,现实的生活也不让他们有时间去为别人痛,为别人苦。如果不是劲节有超凡的医术,我想象不他还能不能得到报恩而来的情相待。施恩图报非君,知恩不报是小人。或许不是所有的施恩人都会图一报答,哪怕是一句谢的话或一个激的神(突然想到这两天看到的湖北贫困大学生不知恩的报),但知恩不报甚至连受恩都不知的小人却也不少。好在纳兰笔下的人特别是小人们都是有报恩之人的,于是我们在这些原本已经麻木了良心的狱卒上看到了人的复苏。

雨中竹之魄。风中之草,韧而劲;雨中之竹,。这就是劲节,像狂风中的草一样韧劲十足,又似暴雨中的竹一样直不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