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你游了罗刹阁,看了圣源寺的“白国因由”,知道了大理的地面,最初还是属于罗刹统治的。因为古时有这一段神话,现在竟有聪明的人利用这段神话,在大理城内故意放谣言,说是罗刹阁下面,被观音大士禁闭的罗刹修行圆满,二次出世。而且观音大士慧眼看出大理百姓要受瘟疫刀兵之灾;只有二次出世的罗刹,才能挽救这场浩劫。’
这篇鬼话,沸沸扬扬,越传越广,越信越真。不久便传说二次出世的罗刹,化身一个美貌的女尼,智慧绝世,武功惊人,已被石母山榴花寨土司沙定筹迎入寨内,百般供养;四近苗族,奉若神明。这个消息传出没多久,榴花寨土司沙定筹,果然率领悍匪,袭了蒙化、弥渡,不日便要攻取大理。现在大理城内人心惶惶,四门紧闭;官府虽然极力布置防守之策,但是人心摇动。省城救兵,一时难以飞越,也许那段鬼话,真个要应验了。”
桑苧翁顿了顿,继道:“我一听到榴花寨作乱的真相,大理危在旦夕,不由我不惦记着你们两人,是否已回沐府?省城如出兵剿匪,沐府定然难以置身事外;同时那个假托罗刹再世的女尼,究竟是何人物?想探他一个明白,再赴昆明去会你们,我便辞了云溪上人,扮作走江湖、卖野药的游方老道,离了大理,向石母山榴花寨这条路上走去。因为这条大路上,苗匪充斥,行旅裹足;我也想避免无谓的纠纷,遂捡着小路僻境,踽踽独行。不想走迷了路,绕过了榴花寨,走进了这儿的龙畔图山。这座山占地甚广,群峰起伏,人烟稀少;无法探明路境,只在高处远远看到了南涧镇。姑且走下山来,寻到镇上,再作道理。
到了南涧镇口,一看有官兵驻扎要口,不准百姓出入,便未进镇去。翻着山头,抄出军营把守之处,走近了峰脚,一条曲折溪涧的边上;溪涧那面便是南涧镇。正想渡涧进镇,忽听得对岗一阵鼓噪,从镇内一排矫屋后面,闪出一个年老的苗人和一个年轻苗女,身上背着竹筐,没命似的跳入溪内。
溪身七八丈开阔,水又流得急;老苗子和青年苗女水性很好,头上还顶着竹筐子,半踹半泅的乱流而渡。刚到溪心,镇上追出二三十个扬刀舞枪的官兵,嘴上喊着捉奸细;赶到溪岸,便一个个跳入溪内,来捉一老一小。老苗子和年轻苗女吓得丢掉了头顶上竹筐,手脚用力,箭一般泅到对岸,跳上岸拔脚便跑。那时我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隐身远处,且看这事如何结果。
一看一老一小已经逃上岸来,可是溪内追的二三十个官兵,依然不舍,已有十几个官兵追踪上岸,分作三面,飞一般向一老一小包围上去。一老一小飞逃了一程路,快要逃进一片密层层的松林;老苗子后面的苗女,不知怎样一失神,一声惊叫跌在地上。老苗子一回头,慌不及回身来扶苗女;略微一停步,几个官兵,已抢入松林,挡住去路。后面追的人,也一齐赶到,刀枪乱晃,把一老一小围在核心了。
一老一小正在性命危急当口,猛听得松林深处,起了动人心魄的厉吼。实大声宏,音带凄厉!吼声起处,松林内窜出两个遍身金毛、体似巨灵的大怪物,舞着四条长臂向一群官兵冲去。官兵一见这两个怪物,吓得发声喊,拔脚便逃,枪刀弄了一地。那老苗子和青年苗女,惊上加惊,已吓得跌倒地上,腿软如泥。可怪这两个大怪物,望着一般官兵后影,咧着巨嘴磔磔怪笑,并不追赶;却把跌倒地上的一老一小捞起来,一人一个夹在肋下,转身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