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回小镇风云(2/7)

有人回答:“黄老财的庄给这位神女一把火烧光,他不请人捉能咽下这气么?”

众人齐问:“为什么?”

边不远有个虎虎脑的小伙轻轻地“呸”了一声:“去你的造福一方,你们不危害一方就好了!”

“告?怎么告?黄老财的女婿是黎平府永从县的主簿大人,掌全县粮、巡捕之事,谁敢去告?”

茅山土又燃烧了第二符,从桌上取了一杯着,朝燃烧着的蜡烛一“嘭”的一

坛下无论坐着站着的百姓,全都屏息静气,一个个全神贯注看着祭坛,看看妖鬼怪怎么现形。可是这阵风过后,祭坛下什么也没有,哪里有什么妖鬼怪现了?

镇上来的一位商人说:“黄老财恶倒不恶,可却是个中饿鬼,人已七老八十,睛仍不放过一个有姿的女。他儿更是青于蓝,污了不少女还不算,还拐卖良家妇人为娼。神女只烧了他的庄,摄走了他的一批金银,没要走他父两条命已算好了,他们还想报复?真是的。”

施法捉妖开始了。士首先站起来,向红衣大和尚行礼说:“圣师请了。贫不才,先行登坛捉妖。要是贫不力,请圣师相助。”

商人叹了一声:“可能是老天爷没长,或者他父两人大限未到。神女一时动不了他父,只给他一惩罚而已。”

有人反驳了:“神女怎么是妖了?一般的山妖怪只会害人、吃人,怎会行善除恶的?只有神,才会这么。”

“要是这样就好了。”不少人放心了。

镇上看看情况,到时再决定我们怎么行动。”

“听说他请来的和尚、士法力,本领大得很哩!”

接着又有人问:“黄家父很可恶么?”

“哦?这是哪里来的和尚、士?”

“黄老财不害怕山妖震怒,令他一家绝绝孙?”

祥不禁莞尔一笑。无量真人带着两个小童登坛,先是上香燃蜡烛朝天而拜,然后将一只活生生的大公斩了,用血在三张黄纸上画了三谁也看不懂的血符,将当中的一符朝天烧了,摇着一个铃,中念念有词,大喊“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下凡尘,妖鬼怪速现形”他那宽大袍一挥,台下凭空便起了一阵风。

有人叹了一声:“要是神女给和尚、士捉了去,那才是老天爷真正没长了!”

“不会的,我看和尚、士就捉不了来去无影无踪的神女。”

祭坛设在镇边一块空旷的半山坡上,坛的四周,果然有一队官兵守着,不许人接近祭坛。这时半山坡上是人,服装光怪陆离,也有不少的异族乡民,也跑来看闹,看看和尚、士怎么捉山妖的。

祥、元凤和风翔混在人群之中,他们后不远,就是元武、元芬夫妇。人们坐在山坡草地上,有的人更爬到山坡两旁的树上去看。人们三两成群。四五一堆,莫不接耳,在议论捉妖的事。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见过神秘的山妖,希望这次能看到山妖的模样,是传说中黑乎乎、茸茸的大山怪,还是叫人十分喜的红衣小姑娘?或是衣带飘飘的神秘女?更多的人,尤其是妇女和老人,暗暗合掌祈祷,希望和尚、士捉不了山妖,希望看到山妖捉和尚、士。甚至山妖反而将黄家父与和尚、士捉走了,那才大快人心。

黄昏,元武元豪双双从镇赶回来了,他们报告的情况,与客人中午议论的一样,但却打探到大后天,那个什么无量真人,就要登坛作法捉妖了。大后天,也是镇的圩日,附近一带去的乡民一定不少。

祥和元凤听了众人的议论,不禁相视一笑。正所谓是非公理,众人的心是一把秤,好坏分得来。看来这位红衣小女孩,山林中的灵,她的行为极得人心。

“那士呢?”

其中一个老汉忿忿不平地:“我看黄老财应该请人捉的不是这位女神,而是捉他自己和他那无恶不作的宝贝儿。”

有人答:“谁也不知,各有各的说法,老财们说它是妖,为非作歹的徒们说它是鬼,但当地百姓却称它为神。不过,它的确是神灵,保护着这一带的平民百姓和过往行人的平安。”

“他们父这般作恶,怎么没有人去官府告他父两人?”

“神女怎么不收拾了他们?”

跟着又有人说:“不错!这一次黄老财请和尚、士起坛捉妖,害怕当地百姓不满,特地请女婿派了一队官兵来,坐镇在镇,保护捉妖的人。要不,恐怕坛没设起,就给百姓拆了。”

第三天,闵祥和元凤打扮成一对乡村赶集夫妇,带着凤翔来到了镇,元武和元芬也在暗中跟随,他们夫妇主要是保护凤翔的安全。

“要是那和尚、士只是驱鬼捉妖,我们只坏他们的法事,千万不可伤害了他们的生命。”

有人笑说:“有自己请人捉自己的吗?”

“因为神女既不是妖怪,又不是鬼,只是神。和尚只能降妖除士只能驱邪捉鬼。神女是神,他们怎么捉?神能捉吗?”

“那士是从南直茅山请来,自称什么无上真人,善驱邪捉鬼。他有一把桃木宝剑和一个宝葫芦,不知捉过多少恶鬼和斩杀了多少妖孽,本事可大了。”

红衣大和尚合十稽首说:“阿弥陀佛!望真人大展法力,为当地降除怪,造福一方。”

又有人发问:“这里传说的山妖,到底是妖怪还是鬼?”

祭坛后面的一排椅,坐着黄家父、带兵的将官和镇上几位有有面的人。东边一个座椅上,坐着大理来的红衣大和尚,后站有两名灰衣僧人,显然是这位大和尚的随从弟。西边座椅上,坐的就是那茅山士无量真人了,他也有两名童陪伴。

祭坛上摆有一张大桌,桌上摆满了祭品和香烛之类的东西。坛的四周,满了各各样的幡旗彩旗,正迎风招展。祭坛四周气氛十分庄重。

“和尚是从云南大理请来的僧,能降除妖。传说金沙江中的一条妖龙,就是被这位僧的紫金钵所降服,永镇在江底。”

有人问:“黄老财怎么敢请人去捉山妖了,它可是这一带人们崇敬的神灵呵!”

却有人担心起来:“要是神女是山林中的妖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元凤就派了元武和元豪前去镇打探。其实元凤不用派人前去,中午,一些来往路过古榕村的商人山客,已在纷纷谈论镇黄老财请和尚、士驱鬼捉妖的事了。他们有的是从镇而来,往湘西而去;有的是从广西三江而来,古榕村便成了他们歇脚打尖的地方,他们不是在这间古野店饮酒吃饭,就是在古榕下歇歇脚,喝喝,谈谈路上的所见所闻及奇闻怪事。目前最令人关心的是黄老财请和尚、士驱鬼捉妖的事了。

这一天,镇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闹,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除了趁圩赶集的山民乡妇之外,有不少的人,更是来看和尚、士怎么捉妖的。就连县里也有人赶来了,广西、湘西,都有人远而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