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有所逆心,亦能处之泰然。当下打点起精神,重施金切玉膏之术,将刘昆一双断腕重新接好。待一切就绪,天光已依稀透曙。静虚上人由于连番运功,确已相当累了!
刘昆心里惦念着擒拿向阳君的大事,不敢多有逗留,遂向上人请示告辞。
老上人一袭袈裟,踏着黎明前的昏暗,步出殿外,原是古井无波的一颗心,不知怎么一再显现出忐忑难安的情绪。
“阿弥陀佛…”他怅望着东方天际,喃喃自语道“莫非当真有什么不幸之事,要降临到老衲头上不成?”
老上人一念及此,顿时觉得左边眉头一连跳动了三下,右手无名指抽*动个不止。
“啊…”静虚老和尚,猝然神色大变!
四十年来,他早已养成了一颗不动之心,类似今日之一夕数惊,简直绝无仅有。悟及此情,顿时大生警惕,预料到大难或将来临?
面向着即将黎明的当空,他发了一阵子呆,决计要将此一番预感所显的吉凶祸福求诸神佛,无比虔诚地上体天心,而予以证实。
偏殿外,站更的至善和尚,远远持灯走过来,打着稽首道:“老方丈,天已快亮了,你老还不休息么?”
静虚上人长叹一声,道:“至善,你哪里知道本座心中所想?本座是在为达云寺这爿数百年佛祖基业而有所担忧…却因眼前有一道冲不破的关隘…此事关系本寺百十名僧众祸福生死,我怎能脱下仔肩?”
他说到这里,双手合十,低声宣道:“吾佛慈悲,南无阿弥陀佛…”
至善和尚闻言,吃惊地道:“请恕弟子愚昧…老方丈是说本寺即将有一场避免不了的劫难?”
静虚上人道:“正是如此…”
至善和尚登时一呆,说道:“啊…这…”“你不必惊慌。”静虚上人讷讷道“这件事尚未证实,且随本座至大雄宝殿一行。我要亲自佛前上香,静悟一个更次,参透一些未来祸福。你且为我殿外站更,不许任何人入殿打扰…且随我去吧!”
至善和尚答应了声“遵命”遂持灯前导,直向大雄宝殿而去。
洞庭湖边…李氏祠堂。
两扇绘有威武将军门神的门掩闭着。天近黎明,院子里却不曾现出丝毫亮意,仅有的一线曙光都被那棵占有甚大空间的黄果树遮住了。祠堂恰恰就被掩盖在黄果树下,远看上去像是一个矮小老人持撑着一把巨大的黑伞。
频鼓的蛙声、虫鸣,形成了一曲嘈乱的乐章。对于这种人类几乎无法避免的噪音,大多数人都已习惯,非但不以为其乱嚣嘈杂,反而把它当作宁神催眠的和谐乐章了!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些和谐而有节奏的乐章,却足以形成他们心理上的魔障,成为德业功力进展的最大障碍!
这些人包括修养心性者、上窥金丹大道的丹士、苦参入定的佛门高僧,以及那类修养上乘心法的武林奇人异士…在一定情形下蛙声就给予他们心情困扰,阻碍其功业之进修,为害之大,实在是难以估计!
就拿眼前这个人…向阳君来说,蛙声使得他心情沮丧。他情绪之低落,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非亲眼看见,简直使你难以置信…总共相隔不过几个时辰,看上去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除了那条盘缠在脖子上的大辫子,依然黑光油亮以外,包括他那张飞扬跋扈的脸在内,俱萎糜不振。全身上下,简直一点儿生气都不复存在!
地上铺着薄薄的一层干稻草,双膝盘坐在上面。身边是一个破了一半的瓦罐,瓦罐里有一些清水,他就是靠着这半罐子清水维持着体力,使他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神案上燃着一盏灯,跳动的灯焰,放射出一片昏黄凄迷的灯光,灯光自高而下,将那截雄大的坐姿阴影映在地面上。由地上阴影看,仍然是罕见的好汉一条…猿臂蜂腰,说不出的英挺豪迈。
正如达云寺的静虚上人所说,他在遭受雷金枝刀伤之后的六个时辰开始,即兴出了那种可怕的“反潮”现象:起而全身瘫痪,继之百骸尽酸。极度的、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楚,一直持续了三个时辰;如非他具有元胎照命的精湛内功,在发作之初就会死于非命!
对他来说,眼下虽然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间,然而那种“反潮”现象,并未完全消除。他必须全神贯注,守护着位属“丹田”的三处要穴,只要稍一分神。仍有致命之危!
长夜漫漫,由黑夜到天明,对于一般人来说,多半在甜美的睡眠中度过,而他…向阳君…这个神威不可一世的武林怪杰,却是在一点一滴的痛苦之中挨过的!
抬起头来,他迷蒙的视线投向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