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王和大臣在立储之事上难免都会各挟私心的。尉迟和杨家皆是朝中大族,所以,齐王孝伯他们眼下既不愿尉迟家的女儿做鲁王妃,也担心杨家的女儿做鲁王妃。”独孤氏道:“陛下如真有心立鲁王为储,就不会被他人左右。如此优柔寡断,倒让人费思量。”“陛下是一位雄图大略、胸怀宇宙的君主。在朝国存亡的大事上杀伐决断,不会被任何人所左右。如今在择聘鲁王妃之事上如此犹豫谨慎,肯定和立储有关!立储关乎大周江山的万年传承大计,陛下自然会各方权衡后才能决断。”杨坚的语气中流露出对武帝的敬羡之情。
独孤氏想:自己虽说披览今古,读书作文远胜过丈夫,然而在论事察人上终究还是不如稳练的丈夫深沉透彻、入木三分。
杨坚所料不差——当孝伯闻听陛下向他征询聘杨家丽华为鲁王妃一事时,当即便激烈反对起来。
无论于国于私,他都不能让杨家与陛下攀上这门儿女亲家!鲁王原是陛下的长子,一旦聘定了杨坚的女儿为王妃,将来鲁王再被册定为大周太子,杨坚一党在大周朝中就永远占了上风。
所以,当陛下征询孝伯时,孝伯坚决不同意鲁王聘杨丽华为妃。为使陛下死心,他竟然把矛锋转向杨坚:“陛下,齐王去年请张道士暗中为普六茹坚普六茹坚——即杨坚。当年太祖宇文泰因杨坚一门功勋而赐杨家为鲜卑贵族姓氏“普六茹”;赐王轨一族为鲜卑贵族姓氏“乌丸”王轨即是乌丸轨。本书为了叙述方便,除对话外,一般仍用汉姓叙述。
看过相,当时臣和乌丸轨皆在场。张道士说此人姿相奇伟,眼如曙星,有王天下之相。陛下不仅不能和他家联姻,还应尽早除掉此人,以免养虎遗患!”武帝闻听此说不觉顿生反感:这种请黄服之徒暗中为人看相,再据此作为除掉异党的手段,也实在太笨了些。
虽说武帝心下清楚:皇室与大臣的联姻,自古在朝臣中都是一件极敏感的大事。自诛除奸相以来,朝中很快分裂成新的几帮势力。他从未有过干涉,相反还在有意无意地均衡着各方的势力。
他自然清楚,大臣之间若是沆瀣一气的话,自己便会被朝臣架空,以致耳目闭塞而无法及时获知朝野百姓和天下的真实动静。所以适当的党争,只要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时,还是利大于弊的。一是每逢朝事,便可从两帮大臣乃至几帮大臣的不同争议中选择一条最为公允、有益朝廷的决断;二是正好可利用杨坚、齐王和尉迟家族三党的矛盾,使他们彼此之间能相互监督、相互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