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七章
翰成记得,自己是五岁那年骑在父亲脖子上看到了那张朝廷的皇榜。
民间百姓把所有皇家朝廷的诏书统称为“皇榜”
周家的院落很宽大,院里有一棵杏树、一棵枣树和一棵大皂角树。每逢chun来时分,院中便开始满树绿荫,枝叶间缀满了大如蚕豆的青杏、绿枣儿。
早年,周家的爷祖辈也曾留给儿孙有两touniu、一二十亩薄田的。这些年,因战事频繁,周家大哥周吉前些年被朝廷征去打仗死在了外面后,新婚的媳妇便改嫁他人了。后来官府再次征役戍边时,又征到了周家二儿子周祥的tou上。
为了能保住剩下的这个儿子,当爹的便卖了两tou耕niu抵了征役。从此,尽guan一家人耕播捕鱼、纺织编绣地苦zuo,怎奈天灾人祸,再加上官府三天两tou的征粮征布、派夫派役,家里日子竟是越过越jinba了。
周家媳妇秀月嫁到周家后,先是生下了儿子翰成,chun上又得了个眉清目秀的闺女。
没承想,闺女不到两个月时突然无疾夭亡。
不知何故,周家媳妇秀月的nai水使尽了一切法子都无法闩住。后来因nai水憋得生疼,秀月只好让五岁的儿子翰成每天yun上一yun,暂时缓解一下钻心的胀痛。
周家媳妇秀月没有料到,这总也闩不住的nai水似乎注定了一件大事——周家媳妇秀月是从来借hua样子的堂嫂嘴里得知皇榜一事的。
快人快语的堂嫂和秀月说起皇榜一事时,秀月当时还没有意识到什么,只是觉得很是稀奇。于是笑嘻嘻问堂嫂:“嫂子,那写皇榜的料子是黄表纸还是黄缎子?有多少公人护榜?榜上都说些什么?”堂嫂答说:“人说上面写的是皇家为小公主召nai娘的话”又说:“皇榜皇榜的,有什么稀罕,哪里是什么黄缎子?不过是一张厚些的黄纸罢了。”堂嫂说着这话,突然望着秀月那对涨鼓鼓的nai子戏谑dao:“秀月,你家妮子丢这么长日子了,你的nai水又一直闩不住,干脆你去把皇榜揭了,去京城见见世面,到皇gong享两年福,也不枉来世上走这一遭了。”听堂嫂此言,秀月的脸“腾”一下子涨红起来。
随即,她便觉得自己的心怦怦地急tiao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咬了咬牙,望着堂嫂疑惑的神情突然说:“嫂子,你说得有理。要不,嫂子陪我去看看?”堂嫂见她一脸认真的样子,一下子愣住了!这些年来,堂嫂和秀月天天厮守一起,她清楚秀月是个外柔内刚、极有主见的女子。当秀月提chu要自己陪她去看皇榜的话时,堂嫂已经突然预gan到:这个和自己一样天天吃糠咽菜、布衣葛鞋的秀月,恐怕大福大贵就要临tou了!想到这里,心下不觉竟有些酸酸的味dao泛上来。转念,秀月果然真能进gong的话,自己兴许也能跟着她进京逛逛,见见世面。就算她回来给自己捎几尺碎绸子也是不错的。
她这般思量着,拉着秀月的手便往外走去。
两人chu了院门一路往西走。末了,大老远地便看见了城墙那边站着的一大群人。
她们先是站在人后一个大石磙上,见高高的城墙上果然金灿耀yan地悬着一张皇榜。
秀月的心鼓一样咚咚剧tiao着,迅速思量着:女儿没了,自己的nai水又怎么也闩不住,何不就去试试运气?若真能被选中,不仅可以还了人家的欠债,两年下来挣的银两除了能盖几间瓦屋,只怕还能再置上几亩好地、买上两touniu驴牲口呢!秀月在这里掂算着,秀月的男人——正在河塘边割苇子的周祥再也料想不到,周家的命运将因为这个平静的日子而生chuju变——河边苇子长成了,周祥每天清早总是趁太yang还没chu来前,来到河边割些青苇子背回家去。然后,拉碾磙碾平,劈成苇篾再编成一张张的苇席,在逢集的日子背到集上去换钱补贴家用。
周祥背起割好的一大捆好苇子,唤上正在捉蝌蚪的小儿子翰成往家赶。
父子俩未到城墙,大老远就看见很多人围在城墙下不知看什么热闹。待走得再近一些时,便听人三三两两地议论说什么“皇榜”、“公主”、“nai娘”什么的。
皇家诏布在山城的城墙上chu现,这可是人老几辈子都没听说过的稀罕事啊!人们虽都不识字,却早已从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