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5/6)

道:

“你刚才最后一掌可是从璇玑洞得来的绝学?是一种什么功夫?”

翁松据实将当日经过从详禀述,到于受呼延靖之托,代他物色传的事,则略而未提。

乐夭羽士想了一想,说出下面的一段话来。

“那已是近百年前的事了。

我当时出道不久,遇着一位昆仑派师执前辈。

那位前辈传学善记,嗜武若狂。

各家各派之学,无不熟知能详,这样他还不能满足,足迹所至,国内名山大川,游历殆遍,以搜求各种绝传的技艺,着了一部武术搜奇。

那位前辈对于我赏识有加,指导了我不少练功秘决,那本武术搜奇,因而也看过一遍。

关于火灵功,那本书上也有记录。

大意是说,这种功夫源出殷末周初一位女修士之手。

这位女修士曾位纣王抗拒周兵,嗣为一高僧引渡,转入佛门。

因此,这种功力兼具佛、道两家之长,与你师门所传应属并行不悖,你不妨将两种心法合并研练,去其火爆,存其真如,可能比现在的效用还要大。”

翁如松听了这段近似神话的叙述的,再一默想真经末段所录,心领神会,狂喜的道:“师叔你说的可能不错,附录上也是这么说的,火灵功练至极限,无声无息,亦无烈焰。

侄儿初学不久,想是功力未纯,才随掌有烈焰喷出,今后当本师步指示,合并潜研,以免多伤生灵,有违天和。”

“能有这般存心,天必佑你,可与芸儿稍作盘桓,明晨前往金陵,对你图谋的事或有助益。”

贾芸领着翁如松出得松林,找了一个风景幽美的地方踞石而坐,详叙别后经过。

原来他当日找到璇玑古洞,被一股奇妙的音乐吸引,不由自主的走进古洞。

他走的中间偏右的一条通路。

这种声音祥和美妙,令人浑忘一切。

他街着这个声音,见到一位妙龄女尼,宝像庄严,在吹着一去洞箫。

“就是这支箫。”

随说随从腰间解下来去洞箫,递给翁如松。

箫长二尺二寸,色作黝黑,似为金属制成,入手冰凉,侵人肌肤。

如松略一鉴赏,递给贾芸,听他继续说将下去。

“女尼见我入洞,即停止吹奏,看了我半天,说了一句:‘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当时听,不解何意?

她也没作解释,便把我留在洞里,给了我一本箫书,要教我吹奏之,箫声一止,我便想到了你,自是不肯。

她仿佛有如目睹告诉我,说你另有遇合,不必替你担心。

奇怪得很,她说的话好像具有一种魔力,使人无法抗拒。

这样,我便留了下来。

她不但教我吹奏,还教我一种内心法。

她说:‘这种心法与箫谱相输为用,也就是说,这种仙功心法愈是精纯,则谱出来的调子效用愈大。’

一再叮嘱我要好生学习,将来用处极大。又说不学好箫谱,绝不放我出来。

我见她对我毫不防范,几次试着想逃出来,结果都归失败。

转来转去,仍旧回到她的面前。

没有办法,只得收敛心神,随她认真学习。

直到月前,她认为我已小有成就.才放我出来。

临行的时候,送给我这去洞箫,叫我回来继续研练,并且还托我替她完成一椿心愿。

我因感她相待之情,请问她的法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