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章江湖怪事起风云(6/7)

了她恩师清修的圣地,日久生情,总会有结合的一天。

是以,她对嫁给铁牛的事,充满了信心。

毛凤娃所想的却是,还有一个最大最厉害的劲敌隐身在暗处,那就是“七妖”和他的门人弟子。

福寿山原是鲁南山区中的一座无名小山,山峰仅有两座峰头,一座方形中缺,一座下宽尖锐,远远看来形象,似是福寿二字,故而得名。

虽然山中仅有两峰,但因峰势挺秀,景色绮丽,加之两峰之间,有座奇特的宝塔,因而更为著名。

一些诗人雅士,有时也前去踏青览景,或小饮奕棋。

当然,最引人人胜的还是两峰鞍部的那座九后石砌宝塔,每层共有六门,高度几达十丈看来十分坚固。

这座石塔的奇特处,与一般宝塔不同,其他宝塔的顶端都呈尖形或覆钵形式,而这座石塔的顶层,却是一个荷叶形的巨大钵碗。

由于这座宝塔年久失修,由基层到塔顶的梁板木梯,早巳腐朽无遗,仅在石壁上遗留了一些安梁的石窟痕迹。

前来的游人,当然希望登高一望,但没有塔梯,也只能望塔兴叹而已。

但是,武林中的侠土豪杰就不同了,他们身具武功,个个能纵高攀升,看了石塔的形状式奇特,俱都有意上去一探究竟。

当然,他们上去的目的,绝不是单纯的登高一览绮丽之景,而真正的目的还是察看一下石塔里有什么奇妙之处,塔顶的巨钵大街碗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人们对奇特或不相同的东西或事物,总爱好奇的胡乱揣测一番,它为什么要如此?它为什么要这样?

但是,武林中的人,他们的揣测就大大的不同了,他们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奇珍异宝和神兵秘笈。

在多少年前就有武林人物攀登过石塔,但他们都因虽达到顶层,却因为无法进入凸出塔外的荷形巨碗而功败垂成。

最后,他们终于想通了,左右两边的福寿峰,都比石塔高,何不登上福寿峰顶看一看个究竟。

那些武林豪杰们,纷纷登上峰顶察看,结果是人人大失所望。

因为他们看到的,除了一个直径近两丈的荷形巨碗外,里面空无一物,如果说有东西,也仅是多年来积在巨碗中的一些细沙或峰上飘下的落叶。

之后,有人在游山时,突遇滂沱大雨,由于雨水倾盆,不久将塔顶的巨碗注满,雨水运由四周荷叶形的凹口处倾泻下来。

数十道水注由塔顶上倾泻下来,有如数十道的急剧的瀑布,不但景象奇观,而且发出了各种不同音响的水啸,加之泻在十丈以下的塔基上,飞珠溅玉,有如天音,悦耳怡神,无不叹为观止。

塔水下泻,经过两峰鞍部上的奇花异草,然后流进数十丈外的一片澄清小湖中。

经过发现的人一宣传,人们这才明白了,当年建造这座石塔人的匠心和妙用。

至此之后,每逢天将大雨,便有人携着雨具先行登山,以便大雨倾盆时,观看塔顶泻水的天音和奇景。

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再没有人去揣测福寿山的石塔上有什么宝物了,也再没有武林豪杰舍生忘死,想尽办法,企图进入塔顶的巨碗中了。

平静了不少年的福寿山,近几天的情形又不同了。

山下的小村大镇上,竟陆陆续续的来了数十批佩刀背剑,而身穿劲衣疾服的武林人物。

其中有僧人,有道士,也有手持拂尘项挂念珠的老尼姑,连蓬头垢面的花子们也多了四五倍。

更令人注意的是,那些俏丽的背剑少女,和风韵犹存的中年美妇,她们不但带了仆妇侍女,似乎还有打手武师。

这些武林男女人物中,也有几位是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每人手里都有一根不同形状颜色的手拐杖,个个目光炯炯,显然都有着极深厚的内功根基。

大镇小村上的客栈早告客满,有些人只好蹲宿在民房的屋檐下,至于一两间小庙破祠堂那原本就是当地大小花子们的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