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团召集了会议,会议上领导要求我们静下心,分析敌我对比,作为一个假设的参谋
行纸面推演工作。就当下的局面制定一
战斗计划
来。
5月19日
“…四万后备军地抵达前线,承接起了监视东京集团,并且保障后勤的任务。
“…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治政府在日本西南的四个师团调集到了群山南
的平原地带。观察团内
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该不该突然穿过群
山区对这个四个师团发动
攻,把他们全
歼灭。能
到的话那自然是最好,明治政府军被歼灭八个师团之后自然是元气大伤,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对日本东北
的
攻。
5月11日
选择主动击,北海
军左翼就会
现一个几十公里宽的薄弱地带。在东京的近卫师团和集结的另外三个师团如果从这里冲
来,就可能切断北海
军的后路,在山区作战,
攻一方居于天然的劣势。
“…和大家担心的差不多,试图越过群山脉
击平原敌人的
队遭到了激烈抵抗。已知的番号不再是四个师团,而是七个师团。同时在东京方向的监视
系发现,东京的明治军集团蠢蠢
动,大有趁机
动的意愿。战役顷刻就从战斗变成了决战的架势。不过我倒是觉得‘人死球朝上,不死
晃
’,搏一把就博一把,我对北海
军的训练和战术
平更有信心。
在南的战斗中,战况有利…”
“…北海军终于决定先歼灭对面的四个师团,不过大家开始怀疑几天的耽搁之后敌人会不会有更多援军赶到。我现在突然有
明白我和我父亲差距在哪里了。我父亲或许是正确的,不过在最终正确结果
现之前,他勇敢的挑起了决断的责任。而我在
任何决断之前,都忍不住会认为只有结果正确才叫正确。这是我父亲反复告诫我多次的问题,我也自以为自己明白了。真的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还是怂了…”
在南京的时候,就在我父亲生活的城市,我觉得大家都在正常的生活。骂骂污染,抱怨一下拥挤,日而作,日落而息。可离开南京,离开南京越远,我就觉得我父亲就越被凸显
来。在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在证明我父亲是正确的、正确的、正确的!
和同志们一起工作讨论,我差忘记写日记。之所以赶
写几笔,是因为我想起父亲的一句话。我们必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如果让我一个人下决断,我的极限大概就是鼓起什么都不知
,什么都并不真正清楚的‘无知者的勇气’,下达一个自我陶醉在‘我愿意承担结果’的命令吧…”
如果对这四个师团视而不见,大概就要陷一场长期对峙的局面中去。很讨厌…”
“…炮击东京的海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明治政府就是任由轰击。北海军毕竟不愿意
的太过,明治政府本来就已经宣传说北海
军是逆贼,真的把天皇皇
给轰平了,政治上未必有利。更重要的是北海
军炮弹供应有限,125炮弹别说把东京轰平,轰塌几十座像
样的建筑
大概就到了极限。而明治海军军舰突然
现在津轻海峡附近,虽然他们只是稍微
扰一下之后立刻选择撤退,对北海
军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
5月15日
为他的儿
,我好像就是没能继承这一
。这距离好像就是那一步,可那一步就如天涯海角一样迈不过去。或许,我应该老老实实的问问他…”
让我困惑的是我自己对父亲的态度。整个军中很多人是指望军队吃饭,也有更多是完全效忠我父亲。我发觉我好像是里面唯一一个不愿意考虑我父亲的存在,只想效忠于军队,只想效忠于国家的人。与真实存在的国家和军队相比,我父亲的那‘存在
’好像是更加真实的存在。
5月17日
北海军号称动员了30万军队,实际上能够投
真正意义野战的不过12万。留
队在北海
,再有些
队在日本东北地区。第一线的9万
队已经是所有
锐所在。战争刚开打没多久,兵力就
于捉襟见肘的地步。我事前完全没想到有这
可能…”
习过,训练过,现在看了真正的战场,很多以前的迷惑都得以解开。回到队之后,我已经有了很多训练的新思路。
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