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8章1852铁血中华站队六(2/2)

在见到首相俾斯麦之前,李新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英国和奥斯曼都有自己的烈立场,大家可以充分讨价还价,却不用勾心斗角。而德国的立场在欧洲太微妙,这就意味着首相俾斯麦的立场如同钢丝上的舞者一样难以准确把握。走大路的人是没办法真正理解在钢丝上行走到底是什么觉。

“90%的人民币,10%的英镑。”李新开始还价。

“那么这样,石油贸易,95%以人民币支付,5%以英镑支付。”李新再次了退让。

带着丰厚的外成果离开奥斯曼,李新把成果用无线电报传输给了国内,他本人直奔柏林而去。在柏林接待李新的是俾斯麦首相,不世人对于俾斯麦首相到底有什么样的看法,反正李新并不认为俾斯麦首相是一位“只懂得铁与血”的首相。

俾斯麦首相也是如此,这个人在以战争名之前,在欧洲被认为是一名非常的外家。在普法战争之后,首相更是把外手段发挥到了极限。以前欧洲外家扎堆的地方是敦与黎,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国力遭到了沉重打击。现在欧洲外家们经常跑的地方是敦与柏林。

英国的英镑之所以,是因为拿着英镑就可以去英国银行兑换黄金和银块。这几年俄国工业发展靠的是卖地钱。英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也是因为卖地钱。可中国除了大量商品之外别无其他抵押,那些的纸片所代表的货币属实在是非常有限。至少在国际上的信用非常有限。如果不是现在奥斯曼帝国真的有求于中国,帝国首相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小看柏林的原因是因为柏林的街太窄,还弯弯曲曲的。街两边的房屋有欧洲风情,却没有中国那烈的工业社会观。而现在的柏林,稍微好了那么一。至少主要街有所拓宽。

“不,我们还是需要英镑。”首相并没有退让的意思。

这次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倒是觉得这个方案有可取之,他思忖了一阵后说:“30%用人民币,70%用英镑。”

为了让心理上平衡一些,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要求中国额外赠送给奥斯曼帝国五十辆车,和四百节火车车厢。李新笑:“请用人民币来支付定金。”

听了李新所开的玩笑,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算是给自己又找到了一个接受人民币的理由。不别的国家是不是拒收人民币,至少中国人不会拒收。

中国皇帝韦泽也是个非常铁血的领导人,但是这不等于韦泽就用武力解决一切。推动国家在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方面的功业远胜过韦泽的战功。系统的建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粮系,靠的绝非是刺刀,而是技术与艰苦的劳动。

经过三天的讨论,李新与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达最终成了一个解决办法。当士拉的石油开始向中国的时候,第一年时间中国以50%的人民币与50%的英镑支付方式。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英镑的支付比例降低5%,人民币的支付比例增加5%。直到人民币支付比例达到80%,英镑支付比例降低到20%为止。

对这么一个玩笑,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终于苦笑起来。当中国帮奥斯曼帝国建起了铁路网之后,奥斯曼帝国上层才发现自己低估了人民对行的需求。如果行需要在路上往返走半个月,人民当然选择能避免就避免。如果同样的路程往返时间缩短到了两天,铁路运输立刻面临着极大的客量。奥斯曼帝国自己没有生产火车车的能力,也没有生产火车车厢底盘的能力。奥斯曼帝国能到的就是在底盘上据图纸生产木质车厢。而且必须说明的是,哪怕是万里迢迢的从中国运来的火车车厢,价格都比奥斯曼帝国本土生产的要便宜的多。

韦泽陛下的文治里面也带着烈的类似军人的作风,中国的城市建筑追求效率,外观上固然有些单调。但是宽阔的街,规划整齐的生活区域,的确是彰显大气。李新并不是第一次到柏林,1885年的柏林终于让李新觉得看上去有开始摆脱了城乡结合觉。

协议谈成之后,李新是心怒放,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则是非常不。不中国人对自己本国货币怎么样的认同与珍视,奥斯曼帝国无疑认为这是一次城下之盟。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人民币某意义上算是“纸白银”理论上人民币与白银有挂钩关系,但是也不过是理论上而已。人民币没办法直接兑换成白银,更不用说如同现在世界货币的主模式那帮与黄金挂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