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8章1852铁血中华血九(2/2)

江忠源也赞:“真是名师徒!”

而现实中,湘军与淮军准备停当,以逸待劳,这是天时。涡提供了大量支撑湘军淮军作战的据,这是地利。杀光了涡百姓,建成了湘军主导的保甲制度,这是人和。捻军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若是不失败才是怪事。

曾国藩知自己的弟李鸿章格有些轻浮,却是个极聪明的人。看李鸿章如此有自信,曾国藩示意李鸿章说下去。李鸿章睛发亮,大声说:“修建围,保甲制度固然得大力推行,可对付捻匪还是得以‘让险僻之地,一鼓围歼’的法。捻匪自以为能跑,我们就让些不产粮的地方让他们占领。捻匪没见识,自然觉得夺了县城之后,周围都是穷人,容易受他们鼓动,拉起更多兵。可那恰恰是他们的死地。只要捻匪在险僻之地汇集,官军直接围过去就行。再也不用追着捻匪跑。”

“如此甚好!”曾国藩说

“你也这么想?”江忠源有些惊讶的问。李鸿章这个人比较,江忠源对此会。曾国藩那样持己见。把定好的方略执行到底。例如曾国藩在涡屠戮地方百姓,江忠源其实也很是不以为然,可真遇到捻军试图杀回涡老家,曾国藩之前的准备就显了威力。的李鸿章却不会像他老师曾国藩,李鸿章是那总是会想办法尽可能收集到更全面的资料,找到一条相对轻松的路的家伙。当下的危急已经是迫在眉睫,江忠源已经明白若是不能击败光复军,满清朝廷只有死路一条。现在唯一可能就是确定光复军的准,若是光复军现在不堪一击,至少是淮军能够对付的,那以后朝廷才有希望。不然的话,就只能等光复军如同太平军一样自己闹天京之变了。

曾国藩一路鞍劳顿,此时得到了办法,解了心中重担,他就去休息了。江忠源心中郁闷,就把李鸿章并没听到的有关京城的消息给李鸿章讲了。李鸿章的神越来越凝重,最后木然坐在那里。

听了李鸿章的分析,江忠源咬了咬牙“好!就先打一次看看。”

正因为格侠义,所以江忠源生生把“亡国之相”四个字咽回肚。可这番努力也让江忠源憋了气在,剩下来的话竟然说不

江忠源为人侠义,从不是一个抱怨的人。只是到了此时他也忍不住了“京官逃散,八旗京营兵时推三阻四。半江山不保,逆贼都祸害到了京城之下。这…这简直是…”

曾国藩与江忠源都打了这么多年仗,李鸿章的看法立刻得到了两人的赞同。一旦捻军真的集结在险僻之地,天时地利人和,本没有一样站在他们那边。捻军让官军最痛的是他们动作战,官军经常会被捻军利用机动能力杀个回枪。不久前的战例证明,没有了机动能力优势的捻军,湘军与淮军可一都不怕他们。

没等江忠源说话,闻讯赶来的李鸿章听了一阵,他起来提了反对意见“老师,此次大胜还有个缘故,捻匪到了他们的死地。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一个都没占。而捻匪却觉得他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已。”

这话一,江忠源有豁然开朗的觉。曾国藩也微微,表示对李鸿章的看法非常赞赏。江忠源与曾国藩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他们看到的都是他们自己到底了什么,付了什么准备。所以认为只要简单的复制这,就能成功。

讲完了这些之后,李鸿章提了自己这些天来的想法“老师,若是你没能当上河南巡抚,我这法还施展不开,可既然老师当上了河南巡抚,就有了能在河南与淮北聚歼捻匪的机会。”

“江公,若是不打一下,我实在是不甘心。既然光复军此时准备坐山观虎斗,我们即便打过去,想来他们也不会一定要打过淮河。要是打过淮河,他们早就打过来了。所以我觉得打一下试试看,还是能行的。”李鸿章先把最后的算计拿了来。

李鸿章则是从捻军,从整的胜利角度来看,那度立提升了一截。在捻军的想法中,他们此时风正,此乃天时,涡乃是他们的老巢,这是地利。至于涡的百姓么,定然是会定的支持这支打回老家的弟兵,此为人和。

己的看法“在淮北与河南都如此行事,定然能够诛灭捻匪。”

“这就是亡国之相吧。”李鸿章倒是把这层窗纸给破了。

江忠源恨恨的低下,不愿意就此再多说什么。可李鸿章却没有停下,他说:“江公,我们派一支队过了淮河试探一下光复军的虚实可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