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八章休养生息(4/5)

就让林清华非常的满意,在紧张的筹备了近半年之后,三座大型银圆工厂就成立了。工场制出来的银圆一进入各地市场,马上就受到了商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人们立刻抛弃了使用不便的碎银,大量的收入银圆,以至于银圆对碎银明显出现升水现象,一块银圆可以轻易的兑换到更多的同样银含量的碎银。林清华抓紧时机,立刻用银圆大量兑换民间碎银,利用这种差价,狠狠的大捞了一笔,使得已经渐渐走上正规的财政收支第一次出现少量盈余。

林清华设计制造的银圆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至于这种银圆很快出现在了南洋市场上,不仅中国商人大量使用这种银圆,而且连西洋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也开始接受这种来自古老神秘的中国的硬通货,他们将这种银圆拿到香料群岛,买入大量香料,并将其运往福建,从中国商人手中换回大量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再运回印度、中东、欧洲进行销售,南洋的贸易更加繁荣。

林清华当然知道,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交通工具与道路的改进,所以,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宋应星手下的工匠们很快就造出了非常实用的四轮马车,并立刻投入了批量生产。当然了,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打算,林清华同时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将专利的概念引入中国,而这种他所“发明”的四轮马车,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种专利产品。这样一来,所有想制造这种马车的人,就必须向林清华交纳专利费,每间工场按照工场规模大小,每年交纳五百至一千圆银圆。虽然收入不多,但毕竟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与四轮马车相配套的重要措施就是道路的建设,经过从各处流民中招募来的铺路大军一年多的努力,武昌至西平寨,再到西安的道路已经建设完成,虽然并不十分的漂亮,但却足够耐用,大大的方便了各地商品的交流,同时使得军队的调动非常的便捷。

考虑到今后发展生产、科技的需要,度量衡与标准量具的制订与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林清华与宋应星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的度量衡被制订下来,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全部的度量衡都规定为十、百、千进位制,这样就方便了日常计算,比如,规定一斤蒸馏水的体积为一升,而一升为一千毫升。作为现代工业所必不可少的标准量具,也很快就在林清华的工场中得到了使用,所有的量具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单位。

虽然新的度量衡刚开始实施时产生了一些混乱,但半年以后,大部分百姓与商人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的度量衡制度,并通过贸易将其传播到了福建、南洋等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商人们熙熙攘攘的来来往往中,时间很快的逝去,转眼已到公元49年一月初,也就是大明永历二年农历十二月。

由于林清华的苦心经营,湖广一带终于摆脱了战乱的阴影,百姓们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不仅生活安定了,而且多数人的口袋中有了些余钱,百姓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躯体,好好的享受一下过年的乐趣了。

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街道上比平日里更加的热闹,而所有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各自提着自己购买的年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好奇的左顾右盼。

在众多购买年货的人们当中,一伙身穿各色衣服的汉子显得尤其引人注目,很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手敏捷的好手,而他们此刻正护卫着一名年轻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向前缓缓移动。

林清华看着身边的一切,心中的兴奋劲儿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很希望这种热闹劲儿能够一直的持续下去,永远也不要终结。

林清华迈开大步,在街道上快速的奔走着,他走得飞快,看得高兴,但却让跟在他身后的卫兵们非常的着急,他们满头大汗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并用警惕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