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都在中国传播,而且都有一批信徒,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去拜一些土地、城隍,甚至是神汉、巫婆之类的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宗教,佛教、道教、回教各有其局限性,佛教过于讲究忍耐,祈求来世幸福,不利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强大;道教则专注于炼丹修道,祈求长生不老,离贫民百姓过于遥远;而回教在饮食上的一些禁忌使得其难以适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作为西方大航海时代的附属物,天主教随着西方的船队传播到全球,狂热的传教士们一手拿着剑,一手举着十字架,将信仰传遍世界。在这种强势宗教的侵袭下,其他宗教黯然失色,纷纷退避三舍。
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很早时就引起了西方基督教的注意,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信徒,叙利亚人阿罗本就由波斯来到中国传教,并在长安等地建立起被称为“大秦寺”的教堂,为了适应中国习惯,阿罗本改教名为“景教”不过,景教在中国传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战乱和其他一些原因,到了唐朝末年,景教就从中国消失了,但这并不能抹去它在中国宗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中国与西方基督教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虽然在宗教兴旺发达的元朝,基督教再次来到中国,但这一次它在中国存在的时间更短,元亡后,就再次销声匿迹了。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数百年后,基督教再一次来到了中国,不过,很显然,这一次他们是从海上来的。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员,得以登上澳门,而几乎与此同时,一名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也由印度果阿来到中国外海的一个小岛,并召集当地一些少年,向他们传授教义,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进入中国内地,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紧接着沙勿略之后,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也来到中国传教,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成功的结识了一批中国的士大夫,其中就有徐光启这样的著名人物。受到基督教教义的感化,虽然其教义宣扬禁欲,提倡一夫一妻制,但有些中国官员还是入了教,而在这些人的带动或者是鼓励下,中国的少数百姓也开始接受这种新的宗教,中国国内的基督教教徒渐渐增多。西方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被引入中国,使得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终于有机会看到外面不同的世界。
林清华来到这个时代以后,曾经在南京和扬州城中听人说起过天主教,但他却从来没有看见过西方传教士,也没有去过教堂,因此,利累斯与安文思是他在这个时代最先看到的西方人、传教士。
林清华虽然并不信教,但他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是危险的,没有了天堂、地狱概念的约束,人们的行为将变得难以捉摸,虽然那宗教信仰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信徒都成为圣人,但是它毕竟可以起到一些规范教徒言行的作用,从而能起到一些法律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根据林清华在学校时学到的理论,越是在乱世,人们的内心便越空虚,就越需要宗教的麻醉,所以往往乱世中的宗教就会得到大发展的机会,而明朝末年就正好是这样的一个机会。不仅各种宗教的信徒大大增加,而且乡间的神汉巫婆也大行其道,用他们的各种理论填补着人们内心的空虚,寄托着人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