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谭”与“摇黄十三家”的联合部队攻破的时候,林清华亲自率领的一万五千名镇虏军已经从夔门逆江而上,顺利的在夔州以南上岸,在与由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于大海、沈猛部队会合之后,很快就向围攻夔州的“三谭”与“摇黄十三家”的部队发动了猛攻,只半天战斗,就将其彻底击溃,并且在随后与马乾军的联合追击中,一举击毙三谭,或擒或杀了“摇黄十三家”的大部分头领,收降了数万败兵。经此一战,川东正在形成中的割据势力被一扫而光,这一地区总算是安定下来。
当然了,战斗结束之后,打扫战场之时,在有意无意之下,马乾的士兵从“三谭”的尸体上找到了那“桂王”写给“三谭”的“上谕”那上谕之上的内容让马乾大吃一惊,又急又气之下,马乾拿着“上谕”跑到成都,去找他的老朋友曾英诉苦去了,这样一来,桂王乱封功臣,妄图依靠三谭与川东流寇人马消灭在川中苦战的各将的消息很快就在川中各将中传播开来,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将领们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作为名义上四川地区的领袖人物,同时也作为那些被“上谕”排除在外的将领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势力,大明楚国公林清华自然是众望所归,成为了他们心中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这种急迫的形势下,林清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经过短短数日秘密商议与准备,那些被“上谕”排除在外的将领们均受到了林清华的邀请,去成都赴酒宴。
在这种非常紧急的形势下,已经不容各将再行犹豫,虽然他们中仍有少数人心存疑虑,但对于他们来说,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在部下们的催促下,在林清华派来的幕僚和说客们的劝说下,在马乾的现身说法下,更重要的是,在镇虏军强大战斗力的威胁下,他们终于决定按照林清华的吩咐,准时赴宴。
大明中兴二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成都大西行宫,一场对于整个四川来说意义重大的宴会正在这里举行。
出席宴会的全部都是手握重兵的军将,在四川的战乱岁月里,他们无不是生杀予夺的大人物,在他们的心里也许根本就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们更喜欢看到百姓们在自己面前俯首贴耳的恭顺样子,假如有谁敢向他们的权威发起挑战,那么就会立刻身首异处,再无生存之理。
不过,现在的他们,脸上的表情更多的则是忧虑与担心,再不复往日的嚣张与跋扈,他们无人不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担心,无人不在为自己的前途而忧虑。
按理说酒宴上的气氛应该是热烈而欢快的,但现在的这个酒宴却笼罩在一片奇怪的沉默中,所有的人都紧闭嘴巴,向着四处漫无目的的观望,等候着宴会的主角,同时也是宴会主持的楚国公林清华出现。
林清华当然知道迟到不好,但他必须再留在行宫中等待一会儿,因为按照莫不计的理论,假如若想让你的部下服从你的命令,那么首先要让他们习惯你的威严,同时要给他们一种神秘感,让他们由此而领会你的威严,使他们不敢再有别的念头。
林清华觉得莫不计的这种理论很可笑,不过他还是按照莫不计说的去做了,因此,直到宴会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林清华才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