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看了看顾炎武,顾炎武心领神会,遂也向林清华抱拳道:“不错,我等商议的并非仅仅是如何救治公爷,我等还商议了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他顿了一顿,又看了看黄宗羲,随后接着说道:“如今朝廷之上虎狼成群,只知互相倾轧,不知同心为国,视百姓为驺狗,视功臣为祸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实在不堪士人们相追随,故而我等商议妥当,从此以后,只听公爷之令,不从朝廷之征。”
“这个…”林清华显然没有想到他们的思想转变的这样快,所以有些不敢相信。
黄宗羲见林清华愣在那里,遂笑着说道:“公爷不必担心,此事只有黄某、宁人兄、而农兄和莫先生知道,就连辟疆兄都蒙在鼓里,所以是不会有其他人知道的。”
林清华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原以为象这样的读书人应该是比较重视江山社稷的正统的,但实在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将大明社稷踢到一边儿去了,因此他一时倒真是找不到什么话说。
黄宗羲好象是猜中了林清华的心思似的,他接着说道:“公爷一定会想为何我等会这样想吧?其实这也是被朝廷逼的啊!”他双眼茫然的望着帐篷门外的景物,小声说道:“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年太祖之所以能够驱逐鞑子,光复中原,并建立大明,全因为那元朝君臣昏庸无能,百姓困苦不堪,天下英雄乘势而起,天下大乱,而太祖则仗着英明神武,扫灭群雄,终于得建不朽之业。”说到这里,他忽然叹了口气,说道:“可是如今呢?北有鞑子肆虐,西有张献忠祸乱川中,而天下的百姓更是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现如今的情势已与那元朝末年差不多了!”
顾炎武点头应道:“我等思来想去,终于得出个结论,那就是这大明的国祚恐怕是到头儿了。常言说的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如今正是需要圣人之时,而公爷无疑就是这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圣人!我等早就在心中转着这个念头了,可是终究没有下定决心,直到公爷差点儿为奸人所害,我等方才恍然大悟,这才下了决心。”他停下话来,又望着身边的黄宗羲。
黄宗羲正色道:“我等绝非一时兴起,还望公爷勿疑!莫先生多次向我等说起此事,他说这大明火德将终,改朝换代时机已到。看到天下如此残破不堪,我等也觉得这明祚将绝,因而才会有如此决定。”
林清华从黄宗羲的话里隐隐听出似乎是那莫不计从中撺掇,看起来为了让自己“成大事”莫不计还真是搅尽了脑汁。
林清华向二人抱拳道:“多谢诸位先生的信任,林某别无他意,只要百姓们能够过上好日子,林某就心满意足了!有诸位先生助我,这天下指日可定!”
黄宗羲很高兴林清华有这样的表态,他知道现在还不宜将此事再进一步说下去,遂将话锋一转,问道:“却不知公爷想派何人前往淮安协助罗横将军?”
林清华沉吟道:“赵奉是前不久才从河南调到这里来的,他与那罗横并没有见过面,看来只有派马满原去淮安了,他与罗横认识,虽说两人是不打不相识,但他们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而且马满原极善交结朋友,又有过独自深入作战的经验,有他去帮忙,我可以放心。”随后林清华即命卫兵将马满原叫来。
“站住!军机重地,不得随意闯入!”正当林清华还想与黄宗羲等人商议一些事情的时候,帐篷外响起卫兵的呵斥声。
林清华赶紧走出帐篷,却见两名卫兵手持上了刺刀的快枪,将一名女子拦在帐篷之外。
那女子娇颜如花,黛眉胜月,却正是那潞王的小女儿朱婷儿。此刻的她正双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手足无措的站在帐篷外,可怜巴巴的看着林清华,而且泪珠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若是再等上一等的话,恐怕泪珠就要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