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血中华异史朝中华异史第六节(2/3)

待众人坐定,林清华开:“诸位能于今日赴会,实在是给了林某面,林某在此多谢各位。”说完便站起来行了个拱手礼,接着说:“如今天下大,民不聊生,内有寇作,外有鞑侵,亡国之祸就在前。幸而新皇登基,励图治,一意恢复中原,前些日令本侯与史阁领军北伐,看就要克复中原,但鞑险,汉可恨,使得北伐功败垂成,甚是可惜。想那鞑一心想灭我中华文明,役我炎黄孙,对我汉人极其残酷,夺我田地,烧我祖屋,诸位都是从北边南下的,理当知我所言不虚吧?”众

少林寺虽然现在不如以前规模宏大,但香火依旧很盛,每天都有不少百姓前来香,希望佛祖能显灵,将自己从灾难中早日拯救来。林清华看着络绎不绝的香者,不禁摇了摇,猛然间想起了唐代李商隐的一句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然这首诗是讽刺汉武帝的,但此时用在这些百姓上恐怕亦无不可,不想着如何驱逐外敌,只一心乞求神灵的保佑,真是愚昧呀!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能全怪百姓,封建时代的帝王和大臣都希望百姓全是愚民,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压迫、剥削他们,若是百姓觉悟了,那么他们也就没好日过了。“看来开启民智才是最重要的啊!若是民智不开,只知皇帝,不知国家、民族,则中国恐怕只能在被役、被侵略的历史循环中转圈,永远没有之日,必须普及文化知识,要让没、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林清华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后,便迈开大步,在洪熙官、方世玉和六名士兵的陪伴下向少室山下的凉亭走去。

林清华念完了圣旨,各掌门山呼“万岁”林清华边吩咐众人找地方坐下。这些门派本来并不是什么大门派,都是些小门派,林清华连他们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洪熙官也只听过几个,因此这些掌门也并不讲究,有的学林清华的样坐在石凳上,但人多凳少,更多的只能坐在了凉亭的地上。

于相信了。于是从这以后,林清华在养伤之余总要领着下往附近的武林门派跑,一来二去双方也就熟悉了起来,林清华想多拉些武林中人参加明军,而那些武林中人闻知林清华的份后,也想找一棵大树,都将林清华视作自己光复本门的救星,对于林清华一些不太过分的要求尽量满足。林清华其实并没有什么多的要求,他只是要各门派把自己的弟都集中起来,捐弃前嫌,共抗清军。于是,在林清华的撮合下,一支不大的武林联盟就在少林寺附近成立了。

到得下午申时,人已全到齐,三十多个门派,黑压压两千多人,将小小的山谷挤得不通。林清华坐在亭中,洪熙官与方世玉如哼哈二将般伫立旁,后则站着六名威风凛凛的镇虏军士兵。待三十六个门派的掌门到齐,林清华便从怀里拿了张圣旨来,并大声念了来。这张圣旨是离京之前由皇帝亲手纂写的,林清华、陈龙、史可法和“四阵”将领人手一张,本是为了北伐明军到了北方之后征粮征兵之用,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林清华随带着的御赐金锏早已和大炮一起沉了湖底,现在唯一能证明他份的就只有这张圣旨了。

林清华与各门派早已约好,今天在少室山下结盟,因而早早的就赶到了山下凉亭。本来他们是想找个大屋结盟的,但遍寻附近各,竟没找到一座大一的、完好的房,少林寺虽大,但少林寺方丈并不想搀和其间,林清华也不想拉少林寺下,于是只得在少室山下结盟了。之所以选在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位于山脚下一个较为偏僻的山谷中,山谷中有一个不知何年何月建的凉亭,虽然有些破旧,但亭不小,足以容纳三五十人,更为重要的是,只要在四周山坡上派几十人守卫,就不怕有人偷听,而且此离各门派都不远,方便联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