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刀绞,寝食难安。”话未说完,便已泪眼惺忪。
此时林清华方知刚才李香君唱的是什么,她唱的是杜牧的《泊秦淮》,用它来讽刺众人不思为国分忧,只知享乐。
林清华知道她误会了,忙解释道:“姑娘误会了,我等在此并非享乐,如今新皇刚刚登基,侯公子他们特地请我来商议国事,并不是来享乐的。”
李香君说道:“这位公子好面生,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侯方域抢着说:“这位便是昨日擒了那狗贼马士英、今日被封为威毅侯的林子华林侯爷。”
李香君道:“可是那千里护送今上到南京的林清华林壮士?”
林清华答道:“正是在下,只是那‘壮士’二字实不敢当。”
李香君道:“侯爷过谦了,侯爷乃诚实忠义之士,既然是侯爷说诸位不是在享乐,那香君就不得不信了,刚才是香君错怪诸位了,香君向诸位赔罪了。”说完便跪了下来。
众人哪敢受礼,慌忙站起,侯方域连忙扶起李香君,不顾众目睽睽,掏出手绢,将她眼角的泪擦去,并轻声安慰。
待缓过劲儿来,李香君马上堆上笑脸,告了个罪,回到椅子上,弹起琵琶又唱了起来。这一次唱的更好听了,在婉转悠扬的歌声中,众人才又觥筹交错、大吃大喝起来。
也不知是上等女儿红的酒精的作用,还是李香君那醉人的歌喉的作用,几杯酒下肚之后,林清华便有些醉意了,他将头扭过去,目光穿过窗户,望向那玉带般的秦淮河,眼里看着往来如织的画舫和河对岸隐约的灯光,耳中听着李香君和河对岸隐约传来的歌声,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毕竟现在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只有很少的人,而其中又以在野之人居多,朝中手握大权的反而很少,这大概就是所谓“当局者迷”吧,而若要避免明朝的灭亡,就必须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无论他是农夫、工匠、商人、士兵还是官吏,看来自己必须更加努力才行。
宴会既散,林清华与众人告别后,正欲骑马回家,却被侯方域拦住。趁着酒劲,侯方域非要和林清华一道回府,所兴两人府邸相距不远,林清华便答应了。林清华吩咐小德子牵着马跟在身后,而侯方域则吩咐轿夫先回,之后,两人便在暮色中漫步在御街上,欣赏着南京的夜色。林清华发现明朝的夜市很热闹,御街两边的店铺都挂着大灯笼,照得御街如同白昼。
林清华好奇的问道:“怎么侯兄不留在香君小姐那儿?”
侯方域黯然答道:“香君小姐是清倌人,不留客人过夜的。”
林清华又问:“你与香君小姐情投意合,何不将其娶回府上,以免日夜相思之苦?”
侯方域先叹了口气,说道:“侯爷有所不知,我曾向那李大娘提过此事,但她却狮子大开口,向我索要五万两银子,虽说我父亲为官多年,但他为官清廉,家中又无产业,因而此事只好作罢。”
林清华哈哈一笑,说道:“侯兄何不早言?兄弟近日刚刚发了一笔小财,正愁没处花,不如就送你六万两银子,当作我送你的新婚贺礼。”
“这个…这个…”侯方域有些心动了,说道:“就算我借侯爷的,他日若有了银子,必定双倍奉还。”
林清华笑着拍了拍侯方域的肩膀,说道:“你这就见外了,咱俩谁跟谁?说送给你就送给你,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明天我就派人把银子给你送过去。”
侯方域说道:“那就多谢侯爷了,改日下官迎娶香君小姐时,还望侯爷赏脸喝杯喜酒。”
林清华说道:“一定,一定。”正想再和侯方域开开玩笑,一阵急促的马踢声从身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