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55(2/2)

所谓无官一轻。老董辞官归隐,以为从此了却官场中事,不再不过问政治。然而,老董不过问政治,政治却过问他来了。那时,中央一有大事,总要派个人去老董家里问问。在诸多中央官员中,最数张汤最喜不辞辛苦地跑老董家里。

没想到刘揖堕而死,贾谊愧疚自责,从此抑郁而死。

过来人都说,伴君如伴虎。诸侯王不是虎,也算是条恶狗或者白狼,与此禽兽相伴长久,也不是明哲保之计。既然惹不起,总得躲得起吧。

有人骂老,也得有人替之鸣鼓申冤。有的说,老董罢黜百家,使知识分思想越来越僵死。事实上并非如此。老董只是抑百家,并没有废百家。到于他推崇儒家,不仅仅是个人所好,更是国家之需要。

想躲,就必须懂得放下。放下仕途,另择路。如果,只是如果,当初贾谊放下官场,专心著书,他能抑郁而死吗?所以,官场之郁结,从来都是大病。想化解此病,只有放下。

邓通在其背后参一本,又不得不贬长安,照顾梁怀王刘揖。

为了加对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我陈列其中主要两条:一条是,推崇儒家,抑黜百家。第二条是,立学校之官,在各州郡推贤才,举孝廉。

又听说,人生在世,犹如动。鸟飞于天上,鱼游于里,兽行于大地。牡丹开于院,莲秀于野塘,大鹏翔于万里晴空,麻雀跃于枝杂草。每人,都有其所特长,其所好,其所天生之习气。

说到底,董仲舒以及其思想,都是时代之产。他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孩,汉朝需要他来撑起神之支。事实上,他到了。仅此,当可无愧于世。至于功过,任人凭说。

在政治上,张汤和公孙弘是一伙的。但是对老董之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公孙弘想将老董将死里整,张汤却喜将老董往上捧。张汤之所以喜老董,那是因为,他是老董的一名粉丝。换而言之,老董是张汤真心崇拜的学术偶象。

第二条基本上被认可。然而第一条,老董却被骂了千年不止。已故大师柏杨认为,中国思想,在汉朝之前都是活泼灵动的。但是,自从老董推行抑百家之政策,于是中国文化从此就被酱死,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传说中的酱缸文化。

董仲舒之所以能这样的选择,有一半功劳得归公孙弘。这也超了公孙弘的人生猜想。他没有将同行董仲舒死,却将他上了一条更辉煌的学术之路。

被政治过问,不全是坏事。董仲舒潜心研究,推一系列的思想,基本上都被国家领导采纳。更可怕的是,老董这些学术思想,不仅养活了后世诸多大儒,而且刻地影响到千年以后的中国。

梁启超说,研究历史人,不可能所时代。所有的英雄,都不过是时代的骄。中国历史伟大人,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而少造时势之英雄。

恰恰是,老董不懂于政治动,他只属于学术。所以他只能选择学术,放下官场负累。事实也充分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