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53(2/2)

董仲舒没有被怀疑,那是因为小地方,人们见识短。如果真到长安城这大地方,就有可能漏馅了。果然,还真问题了。

主父偃笑了。对,就是胡扯,天有不测之风云,怎么能跟《秋》胡扯到一块呢?

董仲舒三年苦练,写了盖世绝学《秋繁》。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博士专著。主父偃和公孙弘,不见有专著,都是论文,其系零散,不成格。唯独这个董仲舒,仿佛练成了降九十八掌,自成一派,天下无敌。

最后,董仲舒没有被斩。因为,刘彻又将他赦免了。

于是,主父偃偷走了董仲舒的草稿,给了刘彻。刘彻一看,又召来一个人来看。

但是,除了皇帝外,对于其他的人,公孙弘都可以较真。前面有一个主父偃为证,估计主父偃被人整死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次,公孙弘又准备跟两个人较真。一个是久违的董仲舒,一个是前面一直斗得猛烈的汲黯老先生。

刘彻问吕步舒,你觉得这篇论文写得怎么样?

董仲舒怎么惹上了公孙弘,这事说来话来。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孙弘,甚至之公孙弘的死敌主父偃。这三个人为什么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呢?

这个人,就是董仲舒的得意弟吕步舒。

在我看来,问题就现在他们的行业竞争上。

事情是这样的:董仲舒治《秋》时,将它与家学说结成一,发明了一个预测学。董仲舒认为,天地一切灾异,都可以在《秋》里找到据。于是,董仲舒在地方上当诸侯国相时,实施这理论,得心应手,从来没被怀疑过。

吕步舒本不知这文章是师傅写的,不由脱,吐了一句话:这是什么狗文章,简直是胡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从此,天要打雷,地要大旱,随它去吧。董仲舒也再不敢说《秋》,可以预测灾异了。

刘彻一听就怒了。传说中的经学大师,竟然是个胡扯大师。于是,刘彻下诏,替我将董仲舒擒来,斩了。

这不仅仅是才问题,档次问题,更是为官之。我们有理由怀疑公孙弘。他在很多关键问题是,貌似较真,事实上他从没有跟刘彻较过什么真。如果算是较真,那不过是假较真。

但是,任何武功都是有漏的。就是这个《秋繁》,让董仲舒差死在了主父偃的手上。

董仲舒是怎么发家的?治《秋》;主父偃是怎么发迹的?亦是治《秋》;那么公孙弘呢?也是治《秋》。那么,此三者,谁的专业更厉害呢?当然首属董仲舒。

那时,主父偃私下拜见董仲舒,没想到董仲舒就将没发表的论文给主父偃过目。主父偃看了后,心里就笑了。他知,现在是扳倒这个经学泰斗的时候了。

有一年,辽东庙及长陵园的大殿发生火灾,董仲舒听说后,又手翻《秋》找论据。结果,写了一通草稿,还没上去,主父偃就上门来偷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