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24(2/2)

每当我读到韩安国这段话,总不禁暗然一笑。和亲就和亲了,嘛还要骂匈为鸟人。看来,咱们的阿q神真是源远长,不愧为中华一大文化特产啊。

王恢,燕人也,自诩了解匈。他对匈喊打的理由是,自汉朝开国以来,匈汉两国和亲,月不过数年,总是匈先反。所以,每次吃亏的总是我们。老虎不发威,他还以为是病猫。不如,今日咱们就一次,拒绝和亲,打回匈老家去。

单,他害怕了。他不敢断定,刘彻是狗还是狼,但是他敢断定,他就是那绵绵的。万一这去,有去无回,怎么办?

于是,自那以后,从来没有人再敢喊打。和亲,和亲,再和亲,从此成了汉朝对匈的基本国策。如果谁有发异音者,简直就是挨骂遭扁。没想到的是,事隔多年,又一个喊打的人来。

王恢一说完,上就有人来反对。此人,就是新任御史大夫,韩安国。韩安国的意见是,和亲。他的理由大约如下:匈人,向来都是像侯鸟一样,没有固定场所。再加上大漠地域广阔,我们追打他,实在很难。如果我们兵,有劲都没地方使,搞得兵困乏的,匈就会趁机反扑。最后,吃亏的只能是我们。再说了,自古以为,我们都不将匈视为人来看(自上古不属为人),跟鸟人过不去,有啥意思,还是和亲好。

既然这样,那就看大家的意见,举手表决吧。表决的结果是,多数人站在韩安国这边,和亲占为上风。刘彻无语了。

一边说要打,一边要说和亲。到底该打,还是要和亲,刘彻真是没底了。王恢说得没错,匈欠汉朝这笔旧帐,该是让他还的时候了。可是韩安国说的也很有理,汉朝没有飞机,又没有卫星定位,而匈总是打一枪换一炮,挪窝比兔还频繁。这,也实在叫人难整。

曾记否,当初刘死后,冒顿修情书一封,要向吕雉求。吕雉大妈忍住怒气,召休君臣议冒顿羞辱他一事。那时,樊哙一怒而起,拍着膛着,只要十万兵就将匈搞定,以报羞辱吕后大仇。然而,季布也一怒而起,要樊哙说话像放,可以拉去斩了。祖刘倾全国之力,三十万大军都搞不定冒顿,你樊哙又不鬼神附,凭什么说那大话来。

此喊打的,正是大行王恢。

好吧,那就暂时和亲吧。

搞定了闽越,再来看匈。同年,匈风闻汉朝对闽越不战而胜的消息,他也不甘寂寞,后一抬,主动跑来汉朝,说要和亲。

庄助从南越回去,顺路经过了淮南国。他告诉刘安,你给陛下的上书,他看了。但他一时太忙,没来得及回复您。他让他告诉你,他兵了,还是仗没有打成。您的情报工作得不错嘛,竟然提前知了闽越王国起内讧之事。还好,都不需要我们手,这东蛮就认输了。现在,我特意将此事告知您老人家,以谢你给陛下上书的好意。

庄助此次访,还有另外一个政治任务:替刘彻将兵理由和经过,向刘安一个简报。怎么说,刘安毕竟写了那么长的一篇苦文章,意见也说到上了。再且,人家还是刘彻的长辈呢。

刘彻一看,心里冷笑一声。以前,从来都是汉朝主动和亲。现在汉朝的腰板了,你也知主动来和亲了是吧。好嘛,既然你提了,那我就找人来议一下。于是,刘彻开了一个朝会,就匈和亲一事来议。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安心里也笑呵呵的。他也连忙谦让地说,陛下过奖了,陛下的决策才是英明的。如果陛下不兵,闽越王国本就不会起内讧。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啊。都是我考虑不周到,给陛下添了麻烦。

双方的客话说完了,庄助就回去了。跟着,刘彻开了一个总结大会,举行颁奖活动。大农令韩安国最为吃香,他一跃而上,被提为御史大夫。到此,刘彻被窦太后挖掉的两个大坑,终于又被他完好的填上去了。

其实,对刘彻来说,赵胡来不来,都无所谓了。赵胡心里害怕了,有事必求汉朝,此个效果来了,皇帝的政治任务,也算完成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