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听说尧舜打理天下主张无为,整天逍遥自在,国家也没什么大事;周文王却是一天忙到晚,连饭都顾不上吃,国家也得不错。那么,相对这两者,我到底该学哪个呢?
,我也不知。不过,《
秋》大约知
一二。请允许我引用《
秋》里的观
来回答你的问题。《
秋》认为,天人是可以互相
应的。如果人间发生有悖于常理的事情,苍天会以奇异之象发
警告。如果地上的人死不悔改,那苍天就只好不客气了。所以,你想得到苍天保佑,最好的办法就是,
为皇帝,先
好自己,再
好百官,百官
好百姓,百姓再
好自己的儿女。相信苍天会看在
里的,它会让你享受他的灵佑。
以上三策,犹如三天大
,为汉朝四百年基来打下了
的
基。从此,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就
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无论哪朝哪代,就算四分五裂,最终还是要回到董仲舒这个古老的命题上。剔除天人
应论的荒谬,董仲舒仅以
秋大一统思想,对所有学术对手足可一剑封遗
,当可不朽!
第二策———
董仲舒:其实一都不玄妙。孔
述作《
秋》时,特记载不少灾异之变。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都是活在苍天的
底下,如果
事不好,那是要受它惩罚的。说得更白一
,我就是想
调君权神授的光荣传统,结合《
秋》
调的大一统思想,确立人
关系,君为臣纲,父为
纲,夫为妻纲。总之,三纲五常,仍是王
。
源于天,天不变,
亦不变。这些就是治国国家必须
有的理论基础啊。
光荣的背后,是无尽的沉痛。这,或许是我们祖先的宿命?
刘彻:你前面讲的什么天人应论,似乎有
玄,请你再给朕解释一遍。
然而,汉朝甚至后世许多朝代,为了董仲舒这个不朽的思想,付了
大的国家成本。从此,百家争鸣犹如百
凋零,化灰
土,光采不再。就算历史大风飞扬,尘埃满天,仍然卷不起
秋诸
曾经自由的魂灵!
第三策———
董仲舒:其实,无论是尧舜,或是周文王,他们的方法都是对的。至于你要效仿哪个,一切须从国情发。我认为,
咱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那是非得用力有为才行了。要想有为,就得为国家
实事。
要实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首先,确立治国理念,应以德主刑辅、重德远刑。这
前两位先帝已经
得很好了,请再接再厉。其次,狠抓意识形态建设,确定国家大一统思想。通俗地说就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请注意,是罢黜,不是焚坑。再次,狠抓教育。举目天下,什么东西最贵?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教育。所以,想兴国家,先兴教育。教育发展不起来,想谋发展,图未来,那是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