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武帝听说此事,对羊祜说:“吴人每次入侵,常是东西相呼应,没理由从一方出兵,难道石苞果真有心反叛吗?”羊枯竭力解释,而武帝还是怀疑石苞。适逢互蔓的儿子互卖任尚书郎,皇上召见,一整天不到。武帝认为必定是反叛,打算讨伐石苞而不声张。便下诏书说石苞对敌人缺乏估计,筑垒阻水,辛劳打扰百姓,免去他的官职。派遣太尉义阳王司马望率领大军征召他回京,以防备紧急情况。又命令镇东将军、琅邪王司马佃从下理向画画会师。互苞用属官还锂的计谋,不带军队,步行出来,住在都亭等待责罚。武帝听说后,消除了疑心。石苞到了朝廷,令他以公的身份返回宅第。石苞自认为没有功劳感到羞耻而没有抱怨的意思。
当时鄴奚官督皇巨皇上书为石苞辩解。皇帝下韶书说:“前大司马石苞忠诚公允清廉正直,才干能治理世事,办事的功绩,所经历之处都可以记载。宜于掌管教化,来佐助朝政。任命石苞为司徒。”官吏上奏:“石苞先前有过失,承担不了这个重任。以公的身份离职回家,对他已经是厚待了,不宜提拔任用。”下韶说:“吴人力量薄弱,终究难有作为。因此在战场上,仅打算完善守备,使敌人不能入侵而已。由于石苞计划不同,对敌人过分担心,所以征他回京重新授职。过去噩噩在迩中受挫,而最终辅佐了汉朝,怎么能因为一点过失而掩盖大的美德呢!”于是石苞就任。
石苞上奏:“州郡的农桑没有赏罚的制度,应派遣下属官吏巡视,都应当根据各地土壤和适宜种植的作物,确定政绩最好与最差的,然后决定官吏升降。”诏书说:“农业养殖,是为政的根本,治国的大事。虽然想安定局面推行教化,但不先富裕进而教育百姓,是行不通的。然而至今天下多战争,军队国家需求大,加上征伐之后。常有水旱灾害,仓库不充实,百姓无积蓄。古代种植收获,是由司徒掌管。如今虽主管教化,然而治理国家确立政务,衹能依据当时的急需,因而迪卢时代,农宫最为重要。如今司徒处在这个职位上,一心忠于朝廷,有毁家救国自强不息的志向。派司徒督察州郡农耕,将把事交给他办成,朕垂衣拱手仰望成功。如果应派人巡枧,增置属官十人,听任他选取官吏中有农事经验的人。”石苞在职位上被称为忠诚勤奋,皇帝常把重任交给他。
泰始八年去世。皇帝在朝堂上致哀,赐棺材,朝服一套,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下葬时,用节、幢、麾、曲盖、追锋车、鼓吹、武士、大车,都按魏司空陈泰的旧例,皇帝送丧到束掖门外。策封谧号武。咸宁初年,诏告石苞等人一并享受王的丧制,存铭附祭。
石苞事先写好了《终制》说:“延陵薄葬,壬迂认为达礼;华元厚葬,《春秋》认为他不忠,这是古代彰明的教义。从现在开始死亡的人,都以应时的衣服入殓,不能穿两套。也不能把珠玉贝米等纳入死者口中,做俗人做的事。也不能设床帐祭器。棺材入土后,填土满坑,一概不能起坟种树。过去杨王孙以裸葬矫正时弊,他儿子按父命执行,君子不讥讽,更何况对于符合礼仪典章的人呢厂儿子们都遵从遣命,又拒绝亲戚及过去的下属设祭。石苞有六个儿子:石越、石乔、石统、石浚、石俊、石崇。石统继承爵位。
石统字弘绪,历任射声校尉、大鸿胪。儿子石顺,任尚书郎。
石越字弘伦,死得早。
石乔字弘祖,历任尚书郎、散骑侍郎。武帝既然召不来石乔,怀疑石苞反叛。等到石苞到了,武帝面有愧色,对他说:“你儿子几乎毁了你的家门。”石苞于是废置了他,终身不让他做官。又因为有污浊行为,流放顿丘,和弟弟石崇一同被害。两个儿子石超、石熙逃走免于被害。成都王司马颖起兵时,任命石超为折冲将军,讨伐孙秀,因有功被封侯。又任振武将军,征讨荆州贼寇争屋。司马颖与垦沙王司马义互相攻打,石超常任前锋,升为中护军。陈畛等挟持惠帝北伐,石超回师邺。司马颖派石超在荡阴抵御皇帝,皇帝军队打了败仗,石超逼迫皇帝临幸邺宫。正值王浚在邺攻打司马颖,司马颖任命石超为右将军抵御王浚,惨败而归。跟从皇帝去洛阳,西迁长安。河间王司马腮任命石超兼北中郎将,派他和司马颖共同抵御东海王司马越。石超在荣阳招兵,右将军王阐与典兵中郎赵则都受石超统率,作为豫州刺史刘乔的后援。范阳王司马城迎击杀了石超,而石熙得以逃脱免死。永嘉年问,任太傅司马越参军。
石浚字景伦,清廉俭朴有明识,敬爱人物。官至黄门侍郎,是当时的名士,死得早。
石俊字彦伦,年少时就有名气,评论他的人说他是优秀人才。官至阳平太守,死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