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
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讨贼。贼乘肇基未至,袭兖州,为滋
知县杨炳所却。栋等击败贼,复郓城。其别
犯钜野,知县赵延庆固守不下,国栋兵至,败之,又败其犯兖州者。遂偕栋等合攻邹县。兵溃,游击张榜战死,贼遂围曲阜、郯城。旋败去,遂复峄县。
梁廷栋,鄢陵人。父克从,太常少卿。廷栋举万历四十七年士。授南京兵
主事,召改礼
,历仪制郎中。天启五年,迁抚治西宁参议。七年,调永平兵备副使。督抚以下为魏忠贤建祠,廷栋独不往,乞终养归。
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又以廷臣玩祇,拟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贷。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咸获免,人多为洽惜之。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官锦衣,颇招摇都市。给事、御史
劾之。彦三疏乞罢,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
削籍。初,妖贼兴,辽东经略王在晋遣兵助讨,彦叙功不及在晋,在晋憾之,至是为南京吏
,数诋彦。给事中袁玉佩遂劾彦冒功滥荫,且言京观不当筑。诏削其世荫,并京观毁之。寻追叙兵
时边功,即家
太
太傅。未几卒。
三年正月,兵尚书申用懋罢,特召廷栋掌
事。时京师虽解严,羽书旁午,廷栋剖决无滞。而廷臣见其骤用,心嫉之。给事中陈良训首刺廷栋,同官陶崇
复言:“廷栋数月前一监司耳,倏而为巡抚、总督、本兵,国士之遇宜何如报。乃在通州时,言遵、永易复,良、固难破,自以为神算。今何以难者易,易者难?且尝请躬履行间,随敌追击,以为此报主
血。今偃然中枢,
血何销亡也?谓制敌不专在战,似矣,而伐谋用间,其计安在?”帝不听崇
言。廷栋疏辨,乞一岩疆自效,优诏
留之。未几,工
主事李逢申劾廷栋虚名,崇
又言廷栋轻于发言,致临洮、固原
卫兵变。帝皆不纳。五月,永平四城复,赏廷栋调度功,加太
少保,世荫锦衣佥事。
第,字登之,滦州人。万历十七年
士。历官兵
尚书,经略蓟、辽。未数月,以恇怯劾罢去。崇祯二年冬,大清兵破滦州,第窜免。
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治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
二年十月,我大清兵由大安,都城戒严。洽急征四方兵
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郭之琮,总兵官祖大寿、赵率教、满桂、侯世禄、尤世威、曹鸣雷等先后至,不能拒,大清兵遂
。帝忧甚,十一月召对廷臣。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备御疏忽,调度乖张。”检讨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
敌宵遁。”帝颔之,遂下洽狱,以左侍郎申用懋代。明年四月,洽竟瘐死。寻论罪,复坐大辟。
彦已加兵侍郎,论功,
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
太保,荫
锦衣世佥事,赉银币加等。奏请振济,且捐邹、滕赋三年,郓城、峄、滋
、曲阜一年,钜野半之,皆报许。
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
诸弊,因条列综
事宜。帝称善,立下诸边举行。参将王楹行边,为哈剌慎
袭杀,彦请
实论罪,并敕诸边抚赏毋增故额。有传我大清兵
喜峰
者,彦忧之,画上八事,帝皆褒纳。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罪,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贵州征苗兵屡败,彦列八策以献,诏颁示军中。
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城,遇贼万余,彦缒
城。肇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时贼
锐聚邹、滕中
,彦
攻邹、滕。副使徐从治曰:“攻邹、滕难下,不如捣其中
,两城可图也。”彦乃与肇基令游兵缀贼邹城,而以大军击贼
锐于黄
、纪王城,大败贼,蹙而殪之峄山,遂围邹。大小数十战,城未下,令天津佥事来斯行及国栋等乘间复滕县。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邹。鸿儒抗守三月,
尽,贼党尽
降;鸿儒单骑走,被擒。抚其众四万七千余人。彦乃纪绩,告庙献俘,磔鸿儒于市。鸿儒躏山东二十年,徒党不下二百万,至是始伏诛。
擢吏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
,洽有力焉。迁太常少卿。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洽本赵南星所引,及魏忠贤逐南星,洽乞罢,不许。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希忠贤指劾洽,遂夺职闲住。
于弘志亦于是年六月据武邑白家屯,将取景州应鸿儒。斯行方赴援山东,还军讨之。弘志突围走,为诸生叶廷珍所获,凡举事七日而灭。好贤亦捕得伏诛。
崇祯元年起故官,分巡北
。明年加右参政。十一月,大清兵克遵化,巡抚王元雅自缢,即擢廷栋右佥都御史代之。廷栋请赐对,面陈方略,报可。未几,督师袁崇焕下狱,复擢廷栋兵
右侍郎兼故官,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及四方援军。廷栋有才知兵,奏对明
,帝心异之。
寻上言:“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今辽东、永平、天津、登、莱沿海荒地,及宝坻、香河、丰、玉田、三河、顺义诸县闲田百万顷。元虞集有京东
田之议,本朝万历初,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行之蓟镇,为豪右所阻。其后,巡抚汪应蛟复行之河间。今已垦者荒,未垦者置不问,遗天施地生之利,而日讲生财之术,为养军资,不大失策乎!乞敕诸
监司,遵先朝七分防
、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军
无缺。”帝称善,即命行之。尝奏汰年
武弁无荐者四十八人,以边才举监司杨嗣昌、梁廷栋,后皆大用。
在晋,字明初,太仓人。万历二十年士。授中书舍人。自
曹历监司,由江西布政使擢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
督河
。泰昌时,迁添设兵
左侍郎。天启二年署
事。三月,迁兵
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代熊廷弼。八月,改南京兵
尚书,寻请告归。五年,起南京吏
尚书,寻就改兵
。崇祯元年,召为刑
尚书,未几,迁兵
。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卒。
崇祯元年,召拜工右侍郎,摄
事。兵
尚书王在晋罢,帝召见群臣,奇洽状貌,即擢任之。上疏陈军政十事,曰严债帅,修武备,
实兵,衡将材,
欺蔽,惩朘削,勤训练,厘积蠹,举异才,弭盗贼,帝并褒纳。宣大总督王象乾与大同巡抚张宗衡争
汉款战事,帝召诸大臣平台,诘问良久,洽及诸执政并主象乾策,定款议,详见《象乾》、《宗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