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晦
宋之问
陆元方为鸾台凤阁侍郎,居相国。则天将有迁除,必先访之。元方密以,不
其恩,人莫之知者。先所奏
状章,缄于函中,
弟未尝见。临终,命焚之。曰:“吾
德于人多矣,其后福必不衰也。吾本当寿,但以领选曹,铨择
品,吾伤心神耳。”言毕而终。(
又 则天禁屠杀颇切,吏人弊于蔬菜。师德为御史大夫,因使至于陕。厨人,师德曰:“敕禁屠杀,何为有此。厨人曰:“豺咬杀羊。”师德曰:“大解事豺。”乃
之。又
鲙,复问何为有此。厨人复曰:“豺咬杀鱼。”师德因大叱之:“智短汉,何不
是獭?”厨人即云是獭。师德亦为荐之。(
《御史台记》)
来恒,侍中济之弟,弟兄相继秉政,时人荣之。恒父护儿,隋之猛将也。时虞世南无才术,为将作大匠。许敬宗闻之,叹曰:“喊事之倒置,乃至于斯!来护儿儿为宰相,虞世南男作木匠。”(
《大唐新语》)
唐临
来恒
太宗征辽,作飞梯临其城。有应募为梯首者,城中矢石如雨,因竞为先登。英公李世勣指之谓中书舍人许敬宗:“此人岂不大健?”敬宗曰:“非健,要是未解思量。”帝闻,将罪之。(《国史纂异》)
中宗常召宰相苏瑰、李峤见。二
皆僮年,上迎抚于前,赐与甚厚。因语二儿曰:“尔宜忆所通书,可谓奏吾者言之矣。”颋应之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峤
亡其名,亦
曰:“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上曰:“苏瑰有
,李峤无儿。”(
《松窗录》)
宋之问,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以见其意。诗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卜人。”则天见其诗,谓崔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
过。”盖以之问患齿疾,
常臭故也。之问终
惭愤。(
《本事诗》)
李晦为雍州长史,私第有楼,下临酒肆。其人尝候晦言曰:“微贱之人,虽则礼所不及,然家有长幼,不外人窥之。家
明公之楼,
非便,请从此辞。”晦即日毁其楼。(
《谭宾录》)
许敬宗
欧询
沧州南丞郭务静
糊涂,与主簿刘思庄宿于逆旅,谓庄曰:“从驾大难。静尝从驾,失家
三日,于侍官幕下讨得之”庄曰:“公夫人在其中否?”静曰:“若不在中,更论何事?”又谓庄曰:“今大有贼。昨夜二更后,静从外来,有一贼,忽从静房内走
。”庄曰:“亡何
?”静曰:“无之”庄曰:“不亡
,安知其贼?”静曰:“但见其狼狈而走,不免致疑耳。”(
《朝野佥载》)
虞世南兄世基与许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戮,世南匍匐以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蹈舞以求生。”(《谭宾录》)
尉迟敬德善夺槊,齐王元吉亦善用槊,祖于显德殿前试之。谓敬德曰:“闻卿善夺槊,令元吉执槊去刃。”敬德曰:“虽加刃,亦不能害。”于是加刃。顷刻之际,敬德三夺之。元吉大惭。(
《独异志》)
文德皇后丧,百官坷。率更令欧询状貌丑异,众指之。中书舍人许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司
。(
《谭宾录》)
苏瑰、李峤
娄师德
郭务静
虞世基
元万顷
元万顷为辽东记,作檄文,讥议
丽“不知守鸭绿之险”莫离支报云:“谨闻命矣”遂移兵守之。万顷坐是
于岭南。(
《谭宾录》)
樱桃于酅公,称奉则尊,言赐则卑。问于虞世南。世南对曰:“昔梁武帝遗齐陵王称饷。”从之。(
《国史》,明抄本、陈校本作
《国史纂异》)
陆元方
唐临宽仁,多恕。常
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余衣,惧未敢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
,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隐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传载》)
天后朝,宰相娄师德温恭谨慎,未尝与人有毫发之隙。弟授代州刺史,戒曰:“吾甚忧汝与人相竞。”弟曰:“人唾面,亦自拭之而去。”师德曰:“只此不了,凡人唾汝面,其人怒也。拭之,是逆其心。何不待其自?”而其保
远害,皆类于此也。(
《独异志》)
尉迟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