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问,开元中为秘书监,左迁集州长史。令问好服玩饮馔,以奢闻于天下。其炙驴罂鹅之属,惨毒取味。天下言服馔者,莫不祖述李监,以为谈。令问至集州,染疾,久之渐笃。刺史以其名士,兼是同宗,恒令夜开城门,纵令问家人
。刺史之
,尝夜与
私
游。至城门,遥见甲仗数百人,随一火车,当街而行。惊曰:不闻有兵,何得此辈?意
驰告父,且复伺其所之。寻而已至城壕,火车从
上过,曾不渍灭,方知是鬼。走投其门,门已闭。不得归,遂奔令问门中
之。既
,火车亦至令问中门外。其
虽恐惧,仍窃窥之。忽闻堂中十余人诵经,甲仗等迟回良久。有一朱衣鬼,径三踢关,声如雷震,经声未绝。火车移上堂阶,遥见堂中灯火清静,尚有十余人侍疾。朱衣鬼又抉窗棂,其声如前,令问左右者皆走散。鬼自门持令问
,遂掷于火车中,群鬼拥之而去。其
还舍,述其事。刺史明日令人问疾。令问家中余
,无敢起者。使者叫呼方
,云:昨夜被惊,至今战惧未已。令问尸为鬼所掷,在堂西北陈重床之下。家人乃集而哭焉。(
《灵怪录》,明钞本、陈校本俱作
《灵怪集》)
》)
有中官行,宿于官坡馆,脱绛裳,覆锦衣,灯下寝。忽见一童,捧一樽酒,冲扉而
。续有三人至焉,皆古衣冠,相谓云:崔常侍来何迟?俄复有一人续至,凄凄然有离别之意,盖崔常侍也。及至举酒,赋诗聊句,末即崔常侍之词也。中官将起,四人相顾,哀啸而去,如风雨之声。及视其
,扃闭如旧,但见酒樽及诗在。中官异之,旦馆吏云:里人有会者,失其酒樽。中官
示之,乃里人所失者。聊句歌曰:床
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空
朗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灵怪集》)
开元时,有崔尚者,著《无鬼论》,词甚有理。既成,将之。忽有
士诣门,求见其论。读竟,谓尚曰:词理甚工,然天地之间,若云无鬼,此谬矣。尚谓:何以言之?
士曰:我则鬼也,岂可谓无?君若
本,当为诸鬼神所杀。不如焚之。因而不见,竟失其本。(
《玄怪录》)
开元六年,有人泊舟于河湄者,见岸边枯骨,因投而与之。俄闻空中愧谢之声,及诗曰:我本邯郸士,祗役死河湄。不得家人哭,劳君行路悲。(
《灵怪录》)
李令问
中官
兖州王鑑,刚鸷,无所惮畏,常陵侮鬼神。开元中,乘醉往庄,去郭三十里。鑑不涉此路,已五六年矣。行十里已来,会日暮。长林下见一妇人,问鑑所往。请寄一袱,而忽不见。乃开袱视之,皆纸钱枯骨之类。鑑笑曰:愚鬼
尔公。策
前去,忽遇十余人聚向火。时天寒,日已昏,鑑下
诣之。话适所见,皆无应者。鑑视之,向火之人半无
,有
者皆有面衣。鑑惊惧,上
驰去。夜艾,方至庄,庄门已闭。频打无人
,遂大叫骂。俄有一
开门,鑑问曰:
婢辈今并在何
?令取灯而火
青暗,鑑怒,
挞
,
云:十日来,一庄七人疾病,相次死尽。鑑问:汝且如何?答曰:亦已死矣。向者闻郎君呼叫,起尸来耳。因忽颠仆,既无气矣。鑑大惧,走投别村而宿。周岁,发疾而卒。(
《灵异集》,明钞本、陈校本俱作
《灵怪集》)
王鑑
僧韬光
崔尚
河湄人
青龙寺僧和众、韬光,相与友善。韬光富平人,将归,谓和众曰:吾三数月不离家,师若行,必访我。和众许之,逾两月余。(逾两月余四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和众往中都,富平,因寻韬光。和众日暮至,离居尚远,(离居尚远四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而韬光来迎之曰:劳师相寻,故来迎候。与行里余,将到家。谓和众曰:北去即是吾家,师但
须我,我有少务,要至村东,少选当还。言已东去。和众怪之,窃言曰:彼来迎候,何预知也?
到家舍吾,何无情也?至其家扣门,韬光父哭而
曰:韬光师不幸,亡来十日,殡在村东北。常言师
来,恨不奉见。和众吊唁毕,父引
,于韬光常所居房舍之。和众谓韬光父曰:吾适至村,而韬光师自迎吾来,相与谈话里余。
到,指示吾家而东去。云要至村东,少闲当返。吾都不知是鬼,适见父,方知之。韬光父母惊谓和众曰:彼既许来,来当执之。吾
见也。于是夜久,韬光复来,
房谓和众曰:贫居客来,无以供给。和众请同坐,因执之叫呼。其父与家人并至,秉烛照之,形言皆韬光也。纳之瓮中,以盆覆之。瓮中忽哀诉曰:吾非韬光师,乃守墓人也。知师与韬光师善,故假为之。如不相烦,可恕造次,放吾还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