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应对,又长于煎茶,所以常常能到皇帝身边侍事。德宗对她说:宫中婢女为数甚多,很少有人像你这么懂事的,你是从什么地方到这里来的?上清答道:奴婢本是已故宰相窦参家的女奴,窦参妻子早亡,奴婢因此成了他的宠妾。等到窦参家破之后,有幸将我安排在皇宫。既能侍奉龙颜,妾身如登九天。德宗说道:窦参之罪,不止于蓄养侠士刺客,同时还有贪赃的事实,以前没收家产时,收到的银器非常多。上清流泪说道:窦参从任御史中丞起,历任度支、户部、盐铁三司的使臣,后来官至宰相。前后六年之久,每月收入数十万;朝廷随时的赏赐,该也不计其数。当时彬州送来由官府所收纳的银器,全是朝廷恩赐的,吏部登记入册时我就在现场,亲眼看见州县官吏迎合陆贽的恩旨,将御赐字样全部刮掉,在送进朝银器上刻下了藩镇的官衔姓名,供以诬称的赃物。请求圣上下令检验。德宗于是要来窦参没收充公的银器,俯下身子察看上面刮字的地方,全跟上清所说的一样。这时是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德宗又问蓄养侠士刺客一事,上清说:其实并无此事,这全是陆贽为了陷害窦参,指使人做的。德宗这时恍然大悟。于是怒斥陆贽:老奴才!我脱去了你绿衣衫,让你穿上大紫袍,又常常称呼你"陆九儿"。我任命和使唤窦参,刚好称我的心意,你却教我杀掉他。乃至大权落入他人之手,此人软弱无能连泥团都不如!德宗便颁下诏书,为窦参平反昭雪。这时裴延龄探知陆贽已经失宠,便极力唆使别人乘机攻击陆贽,陆贽终于遭贬被逐,终身不回。德宗皇帝又为上清特颁丹书,度她为女道士。后来她嫁给金忠义为妻。世人因为陆贽的门徒们多为名位显达者,有关他的上述事情不可流传,所以此事很少有人知道。
李锜婢
李锜被捕后,有个侍婢跟随着他,他在夜里撕下自己的衣襟,在上面书写自己的冤曲和治理军政的功绩,申明自己是被张子良出卖的。写完之后告诉侍婢道:把这份状子结在裙带上。我若有机会当堂申辩,就会成为宰相,杨、益的节度使;如果没有申辩机会,就要受极刑了。我死之后,你定能选入内宫,皇上必然会问你,到时候你就把这份状子呈上。李锜含冤受刑之时,京城大雾弥漫,连续三日不散,有人还听到了鬼哭。宪宗又从这位侍婢那里得到了那份写在丝布上的自白书,心中很怀疑李锜的案子是冤枉的,于是从皇宫里拿出四件专供皇室穿用的黄衣服,赐给李锜及其子弟,又颁令给京兆府收葬李锜的尸体。李铦是李锜叔父的儿子,是李锜的堂弟,当时任宋州刺史。听说李锜谋反的状告报表,失声恸哭,强令妻子儿女及奴婢,不论老幼,一律根据脖子的尺寸制作枷锁戴上,自己将他(她)们拘押到观察使面前,一起接受制裁。朝廷同情他,所以从轻发落,贬得较轻。李锜的同家亲属大都官居要职,过着养尊处优的奢华生活,挑选的歌妓婢妾都是当时最漂亮的。他到浙西吃了败仗之后,没收后配在掖庭的婢妾中,有个姓郑的,还有个姓杜的。姓郑的受到唐宪宗宠幸,于是生下了宣宗皇帝,她实际上是孝明皇太后。其次是那个姓杜的,她叫杜秋,也是建康人,深得唐穆宗宠爱。穆宗即位后,用她做皇子漳王的褓姆兼教师。太和年间,漳王得罪被废,唐文宗颁下诏书贬杜秋告老返乡。有人说,当年那位为李锜携带丝绢状子的侍婢就是杜秋,只因宫中的事情极为隐秘,世人难得知道。杜秋是个卑贱微弱的女婢,而能为了义节申明李锜之冤,而且侍事于宪宗、穆宗、敬宗、文宗等几伏,对朝廷竭尽忠诚,私生活极为俭朴。等她被朝廷弃置回家时,衣食无着,过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当时的名士听到她的困难处境后都为之伤怀,中书令杜牧为此写下一首长诗,记叙她的身世经历,对她深表同情,并由此引发出旧文人的一番感慨。此诗写道:
荆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庭后千蛾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上绿杨垂。
联锯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玉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壁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妆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厌饫不能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