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七十二妇人三(4/7)

细小的珠子串起来作为门窗的帘子。早上放下帘子遮蔽太阳。晚上则卷起帘子以望明月。两位美人临窗而坐,隔着帘子便见她们对镜梳妆。偷偷看见她们的人无不心魂动荡,都说是仙女下凡。在吴王夫差的眼里,她们就象一对鸾鸟在薄雾之中比翼而飞,又象露出水面的两朵莲花。夫差为她们的姿色深深迷惑,于是懒于上朝处理国事。等到越王发兵攻入吴国时,他便抱起两名美女逃到了吴苑。越军进入吴苑时,看见两位美人正在竹林下面,他们都说这是两位仙女,只是远远地观望而不敢有所侵犯。如今吴国都城的蛇门内有一棵折断的树,仍是人们供奉仙女的地方。

丽娟

丽娟是汉武帝宠幸的一位宫女,年仅十四,皮肤白皙柔润,呼气犹如兰花吐芳,身体轻柔弱不禁风,似乎经不住衣带的弹拂,生怕碰伤肌肤留下伤痕。她每次唱歌都由乐师李延年伴奏,在□芝生殿旁唱回风之曲时,庭院的树叶都被振荡得纷纷飞落。武帝常常把丽娟安置在琉璃帐内,深恐尘垢站污了她的身体。又总是用衣带系住丽娟的锦被,把她关闭在重重帷幕之中,生怕被风刮起来。丽娟用琥珀做成环佩,放在衣裙里面,不让别人知道。环佩发出声响时她就对别人说是自己的骨节发出的声音,周围的人都互相议论她是神怪。

赵飞燕

汉朝的赵飞燕身体轻盈腰肢柔软,善以轻曼的步态行路和起舞,这是妹妹昭仪所比不上的。但昭仪骨骼细弱肌肤丰润,特别能说笑。姊妹二人都有红玉般的光彩姿色,是当时最美的佳人,占尽了皇上对后宫的宠爱。

薛灵芸

魏文帝所宠爱的美人薛灵芸是常山人,父亲薛邺为鄻乡县亭长,母亲是陈氏,跟随薛邺居住在亭旁的房子里。薛邺家境贫寒,每天夜晚,灵芸与母亲便与邻居妇女聚在一起纺线,用麻绳与草辫点火照明。灵芸十五岁时,容貌秀丽绝伦,乡间的小伙子大都在夜晚前来偷看,但是一直见不到她的面。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谷习出任常山郡太守,听说亭长薛邺有位美女而家境十分贫寒,当时文帝正在挑选良家女子进宫,谷习便用千金巨资买到灵芸,把她献给文帝。灵芸听说要跟父母分手,一连几天长呼短叹,泪水湿透了衣襟。待到上车登路的时候,便在车上用玉制痰盂盛装眼泪,白玉痰盂都被泪水染成了红色。从常山出发直至京都,盂内的泪水便凝结如浓血。元帝派了十辆车出城迎接灵芸,车轮镶嵌着镂金图案,车毂图画着鲜艳的油彩,车栏前面也有各种珠宝装饰,悬挂的是衔百子的宝铃,行进途中铃声和鸣,响彻林野。驾车的是青色双蹄的牛,每天能走三百里路,是尸涂国进献给朝廷的。牛脚象马蹄子一样。大路两旁焚烧起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迭迭状如云母,焚烧放出的香气能怯除瘟疫等疾病,这是腹提国进献的物产。灵芸距离京城还有几十里远,沿途便点起了绵延不绝的烛光,赶车的徒众拥挤在路上,尘土飞扬遮蔽了星月的光芒,当时人们称此为尘霄。沿途又筑起了高达三十丈的土台,台下燃起一排排蜡烛,此台名为烛台,远远望去有如一排排星辰落在地上。在大道旁边,每隔一里埋设一根五尺高的铜柱,用以标志里程。所以走路的人口诵歌谣道: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当时在道旁树立铜柱以计里程,这就是土上出金所指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就是火在土的下面,指的是由一排排蜡烛映照着土台。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台即火伏而土兴。也就是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当灵芸距离京城十里远时,魏文帝则乘坐雕玉专车,观望车队与人众的盛况,看罢叹道:前人形容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如今是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将灵芸的名字改为夜来。夜来入宫后加倍地受到宠爱,有位外国使臣为夜来进献上一件镶嵌着明珠龙凤的宝钗,文帝便说:佩带较轻的明珠翡翠钗都有些不胜其重,何况这么重的龙凤钗呢!于是没让送进后宫。夜来的针线活极为巧妙,虽然住在帷幕重重的内室,但不用灯烛照明,一件衣服很快就能裁制而成,所以凡不是夜来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里的人都称她为神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