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三寸的汗脚,又去走那条已被他烧毁了的通向皇宫的龙尾道。懿宗皇帝虽然缺少德行,但也不能让上述那个人任意虚构罪名。掌大权的人也应该从大处去看。顾云看后只能感叹而已。
汲师
汲师,滑州人,是由漂水县尉提拔为监察御史的。当时大夫李乾佑任万年县令,汲师去巡视万年县的监狱,乾佑因出现差错而出迎迟了,汲师很生气,没有去看望他便走了。乾佑记恨在心。乾佑不久也到各地去巡察。韦务静与汲师是同乡,他在乾佑手下任判官。这时正好皇帝下诏任命李乾佑为御史中丞,他对韦务静说:你的同乡该下去了,你应该上来了。于是汲师被降职为新乐县令。汲师的性格浮躁而轻率,在他担任监察御史时,直长李冲寂,即唐高宗的从弟,犯了些小过错,汲师便要弹劾他并告诉他。他称呼冲寂为弟。冲寂对他说:我是皇上的从弟,你姓汲,与皇家是什么亲戚,见面就称我为弟呢?汲师很惭愧而不再弹劾冲寂了。他还曾去监察过太庙的祭祀活动,他斥责了那里的官员,并要对他进行弹劾。那里的官员通宵侦查他的过失,汲师穿着红鞋去过厕所,太庙的官员一起揭发了此事,他才不得不停止对太庙官员的弹劾。
崔骈
李德裕退朝回到家里,常常与表弟裴璟不时开怀谈笑,李德裕多是问一些朝野内外的新鲜事。这一天李又问还有什么事值得一说的,裴璟道:别的倒没什么新鲜事了,但是昨天坡下的郎官们一起欢送某郎官出任江湖刺史,他们在驿馆为他饯行,去的人很多,有个仓部的白员外迟到,当时郎中崔骈做监督大家饮酒的录事,便罚他连干四杯。白本来觉得自己官职低,受到人们的欺压自然是战战兢兢,更不敢太推辞。依次给他倒满了四大杯,白连饮三杯后,端起了剩余的一杯,请求说明罚这第四杯的含义。崔郎中道:别的事倒也没有什么,可你何必要到处出卖自己呢?当时白员外便踉跄倒在座位上,没有喝这杯酒便走了。在坐的人有的大笑,有的畏缩。只是不知这个官人今天还能不能挺得住。李德裕一听大怒道:还有什么能比此更难令人忍受的,不知道你所说的是否确有其事?裴璟道:确实。他又问裴璟知不知白员外的住处,裴璟道:此人住在某坊某偏僻之处。李德裕道:你去把我的话告诉白员外,请他到我家来趟。白员外接到通知后很忧惧,等他到来时,李德裕道:很久就想要对官员作些调整调动了,朝内朝外要一併考虑,在十天或一个月之内便会有人事变动。不久白员外被授予翰林学士,崔骈被任命为洺州刺史,任满后又续任为洺州刺史,一直流落在外地任职,没有再回到郎官的官署。临终前任鸿胪卿。
西川人
在蜀地,东川西川的人经常互相轻视刻薄。西川有人说:梓州不过是我东门之外的集市。怎么能与我西川相提并论呢?节度使柳仲郢听到此话后,对幕客说:我在朝中从政三十年。历任过各种清高显贵的官职,今日才有幸在西川做了个集市令。听到人都一起大笑。所以世人都说东西两川人都很轻薄。
河中幕客
宰相刘瞻,父亲名景,连州人。年轻时在汉南郑司徒幕府执掌表奏之事。他曾在商山驿站旁的泉石上题词,郑司徒看见后十分惊异,勉励他不断进取,并换上朝服拿着礼品去驿站会见他。后来被推荐,考中了进士,先后在中书、门下、尚书等各台省任过职。刘瞻孤单贫寒但很有才能,他虽考中了进士,但并没有急流猛进。在担任大理评事时,每天连顿稠一点的粥喝不上,曾到安国寺一个认识的和尚那里去求食,把自己写作的数卷文章放在了和尚的桌子上,已经退体的原观军容使刘玄翼来游寺,看见了刘瞻的作品,很惊奇。他很怜悯刘瞻的贫寒,给了他很多救济,又知他是连山人,年龄尚不到四十,朝廷还没有重用。他对那和尚说:我虽然离职闲居了,但一定能让此人官致宰相。此后便被任命为河中少尹。幕客中有些贵族出身的轻薄者。很蔑视他。有一天突然皇帝下诏召他入朝做官,府尹为他举行了隆重饯行仪式,从前那些轻视他的幕客都称做为尹公,问他说:到朝廷里做什么官?刘瞻答道:得到官职就做宰相。与他同住一起的人都大笑,在坐的人也有不相信他的话的。刘瞻很快便从水部员外升任为知制诰,旋即又进入翰林院,直至授以大任。
崔昭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