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四十谄佞二(4/7)

各地征集铜五十多万斤,铁一百三十多万斤,钱二万七千贯。在定鼎门内,铸一八棱铜柱,柱高九十尺,经阔一丈二尺。在铜柱上面题大周万国述德天枢八个大字,用以宣扬武氏周朝改革的政绩,贬斥李唐王朝的功德。天枢下面铸造一座铁山,下面铸有一条铜龙负载,四周布有狮子、麒麟等围绕着铁山。铁山上面铸有一只云盖;盖上置放盘龙;盘龙托举着一只巨大的火珠。火珠高一丈,周围三丈。流金溢彩,金碧辉煌。它发出的光亮可和日、月相比。武三思为天枢写文颂扬。朝中的官员争相献诗纪颂的人,不可胜数。其中,唯有李峤的献诗,冠压群臣,位居榜首。李峤的诗是这样的:辙迹光西嶬,勋庸纪北燕。何如万国会,讽德九门前。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圣泽倾尧酒,董风入舜絃。忻逢下生日,还偶上皇年。后来,御史发现李峤依附韦皇后,将他贬降为滁州别驾。到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命人拆毁天枢,派去工匠役夫将它推倒镕化,经过一个月也没有镕化完。洛阳尉李休烈赋诗一首讽咏。他的诗是这样的:天门街东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既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推。在武则天当年铸造天枢时,世上就有歌谣说:用一条丝线就可以牵引往天枢铜柱。是说天枢铜柱只用一条丝线牵引着,是不会立得长久的。因此,李诗中用了这一典故。天枢铜柱被拆毁后,人心大快,朝野莫不写文赋诗讽诵。天枢的北侧,有韦皇后建造的一座纪功台,在天枢之前就被拆毁了。

李义府

唐太宗贞观年间,瀛州饶阳人李义府以对策被选中,官任门下省典仪,高宗时因赞立武则天为皇后,升任中书令,封河间郡公。李义府表面看貌似温顺谦恭,跟人说话,一定是和颜悦色、面带微笑。然而内心褊狭疑忌、阴险张。待到他位居要职后,想方设法让人依附投靠他,稍微触犯了他就打击陷害你。因此,当时人都说他笑里藏刀。杨行颖上表朝廷陈述李义府的种种罪状,制令刘祥道对他进行审问对质,事实具在。李勣重新核查,证据确凿。于是,将他流放发配到西州。还有人说:刘祥道攻破铜鼓山上贼寇的山寨,李义府泄露了机密。贼人冒充奴婢、仆夫被他随便放走,各自逃回自己家中躲藏起来。

侯思止

唐朝人侯思止家境贫困,不能维持生活,于是投奔依附恒州参军高元礼。但是,这个人行为无赖,心地阴险诡诈,没有人能赶得上他。当时,恒州刺史裴贞杖罚一名判司。这位判司怀恨在心。这时候,武则天已经露出了除灭王室篡夺政权的野心,广为搜罗党羽。这位判司对侯思止说:现在诸位王子多数都被武则天杀害,你何不趁此机会告发舒王与裴贞谋反呢?侯思止听信了这位判司的话,果然奏上状纸,诬告舒王与裴贞图谋造反。朝廷下令追查,舒王与裴贞全家都被处死,并授任侯思止游击将军。高元礼惧怕侯思止,进而向侯献媚,将侯按同辈看待,跟自己同起同坐。并且,称呼侯思止为侯大,为他出谋划策说:眼下朝廷用人不按资历、能力,如果说侯大不识字,你可以上奏朝廷说:"獬豸还不识字呢,但是却能用它的独角辨别忠奸、善恶。"。则天皇后果然召见侯思止,问他:想任你为御史,人们说你不认识字。侯思止用獬豸可辨别善恶回答武则天。武则天果然非常高兴,立即授任他为御史。高元礼又教给侯思止说:则天皇后知道你没有居住的宅第,假若将没收的官宅暂时借给你住用。你可以拜谢而不接受。则天皇后一定要问你缘由,你就说:"这些反叛您的逆贼的宅第,我非常厌恶它们的名声,不愿意住在那里。"后来,果然象高元礼预料的那样,侯思止如果是跟武则天说了。武则天听了后又特别高兴,对侯思止的恩宠与赏赐特别优厚。

卢藏用

卢藏用被征召授任左拾遗,升任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历任黄门郎,兼昭文馆学士,后转任尚书右丞相。卢藏用,与陈伯玉、赵贞固是亲密的朋友。他在被征召前过着隐居的生活时,特别以自己正直清廉自诩,经常行走于少室、终南二山,当时人称他为假隐士。自从被征召入朝为官后,生活非常奢华铺张、淫逸骄纵。使用特别豪华鲜丽的车马服饰,而且专横暴虐、诡诈奸佞,专门阿谀事奉权贵,卖身授靠。当时的舆论,都上表章揭露卢藏用的种种丑恶劣行。终于因为他投靠依附太平公主,而被流放发配到陇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