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零三乐一(2/7)

张相弘靖夜会名家,观郑宥调二琴至切。各置一榻,动应,动角则角应。稍不切,乃不应。宥师董兰,尤善汎(吴曾能改斋漫录五引汎作沉。)声、祝声。(《国史补》)

历二郡两县,政务无为,事从其约。在武都七年,南郡四年,未尝论刑杀一人。好音乐,善鼓琴笛。每气蜻蜊(明抄本蜊作蛚)相和。(《商芸小说》)

王仁裕

李师诲者,画番李渐之孙也。为刘从谏潞州从事。知从谏不轨,遂隐居黎城山。潞州平,朝廷嘉之,就除县宰。曾于衲僧外,得落星石一片。僧云:于蜀路早行,见星坠于前,遂掘之,得一片石,如断磬。其石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有孔,穿绦尚光。岂天上奏乐毁而坠欤?此石转到安邑李甫宅中。(《尚书故实》)

响泉、韻磬,本落樊泽司徒家,后在珠崖宅,又在张彦远宅,今不知落何。弹琴近代称贺若夷、甘党。前有董兰、陈怀古。怀能況(況

赵后

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烈女之象。亦善为《归凤》《送远》之焉。(《西京杂记》)

玙璠乐 秦咸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七宝饰之,铭曰玙璠之乐。(《西京杂记》)

弼曹绍夔

沇为太常丞,尝一日早于光宅佛寺待漏,闻塔上风铎声,倾听久之。朝回,复止寺舍。问寺主僧曰:上人塔铃,皆知所自乎?曰:不能知。沇曰:其间有一是古制。某请一登塔,循金索,试历扣以辨之,可乎?僧初难后许,乃扣而辨焉。在寺之人,即言往往无风自摇,洋洋有闻,非此耶。沇曰:是耳。必因祠祭,考本悬钟而应之。固求摘取而观之,曰:此沽洗之编钟耳,请旦独掇(旦掇羯鼓录作且缀)于僧。归太常,令乐工与僧同临之。约其时,彼扣(扣原作知,据明抄本改)本悬,此果应,遂购而获焉。又曾送客通化门,逢度支运乘。驻俄顷,忽草草揖客别。乃随乘行,认一铃,言亦编钟也。他人但觉镕铸独工,不与众者埒,莫知其余。乃悬,音形皆合其度。异乎,此亦识徵在金奏者与。(《羯鼓录》)

《破阵乐》,则俯而不视;《庆善乐》,则玩之不厌。(《国史异纂》)



晋都洛下,丙申年。翰林学士王仁裕夜直,闻禁中蒲牢,每发声,如叩项脑之间。其钟忽撞作索索之声,有如破裂,如是者旬余。每与同职默议,罔知其何兆焉。其年中,晋帝果幸于梁汴。石渠金,移在雪,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玉堂闲话》)



知古直太常,路逢乘者。闻其声,窃言曰:此人即当堕。好事者随而观之,行未半坊,惊殆死。又尝观人迎妇,闻妇珮玉声曰:此妇不利姑。是日姑有疾,竟亡。善于摄生,开元十二年,年百岁而卒。(《国史异纂》)



李勉

杨秀

唐朝承周隋离,乐悬散失,独无徵音,国姓所缺,知者不敢言达其事。天后末,御史大夫李嗣真密求之不得,一旦秋,闻砧声者在今弩营,是当时英公宅。又数年,无由得之。其后徐业反,天后潴其。嗣真乃求得丧车一镡,振之于东南隅,果有应者。遂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补乐悬之缺。后享宗庙郊天,挂簨簴者,乃嗣真所得也。(《独异志》)

又 京中又以樊氏、路氏琴为第一。路氏有房太尉石枕,损惜而不治。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上者以玉徽,次者以宝徽,又次者以金螺徽。

宋沇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沇考钟律得之。(《国史补》)

裴知古

齐人刘善弹琴,能作单凫寡鹤之。听者皆悲,不能自摄。(《京西杂记》)

宋沇

又 勉又取漆筒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绝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韻磬,自宝于家。

裴知古奏乐,谓元行冲曰:金石谐和,当有吉庆之事,其在唐室孙耳。其月,中宗即位。(《谭宾录》)

李师诲,是绘画番李渐的孙,任潞州刘从谏的从事。得知刘从谏图谋不轨,于是就隐居在黎城山中。刘从谏反叛被平息后,朝廷嘉奖李师诲,升迁他到除县任县宰。李师诲曾在一位穿衲衣的僧人那里,得到陨石一片。那个僧人说:一次,他早起行走在蜀上,看见有一颗星坠落在前边。掘地,挖这片陨石,如断磬。陨石的右端雕刻一个狻猊,也象磬,有孔,穿丝带的地方还很光呢。这大概是天上有神人奏乐乐坏了掉到地上的吧!这块陨石后来传到安邑李甫家。

又 裴知古

乐工卫弼,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与弼皆为太乐,合享北郊。御史怒绍夔,以乐不和为罪。杂扣钟磬声,使夔闻,召之无误者,由是反叹伏。洛有僧,房中磬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以告。俄击斋钟,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其或效,乃馔以待之。夔迄,怀中锉,鑪磬数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国史异纂》)



隋文帝蜀王秀,尝造千面琴,散在人间。(《尚书故实》)

唐汧公李勉好雅琴,尝取桐梓之者,杂缀为之,谓之(谓之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百衲琴。用蜗壳为徵,共间三面尤绝异,通谓之响泉韻磬。弦一上,可十年不断。(《尚书故实》)

张弘靖

李嗣真

李师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