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2/4)

杨三喜

元和九年,韦贯之榜,殷尧藩杂文落矣。(明抄本作杨。)汉公乃贯之前榜门生,盛言尧藩之屈,贯之为之重收。(《摭言》)

常衮

唐德宗刚皇帝,常衮还没有到宰相,仅仅是福建观察使。常兖以博学宏词科中士。及观察使,对于乡县百姓,尤其是读书人一律尊重,经常请他们客,同他们一起吃饭、喝酒。不几年,治境安居乐业。当时欧詹在读书人中特别杰。常兖对他格外厚。读书人都表示佩服。闽越人中士的,欧詹是第一个。欧詹死在国监四门助教(学官)的任上。陇西人李翱为其作传,韩愈为其作悼文。

苗粲缵应举,而粲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临试,又疾亟。缵乃为状,请许试否?粲犹能把笔,淡墨为书曰:!其父之情切如此。其年,缵及第。(《嘉话录》)

唐德宗私行访。夏日的一天到了西明寺。当时宋济在西明寺过夏,着布巾,敛声屏息坐在窗下抄书。德宗忽然屋说:请给我一碗茶喝。宋济说:壶里有开,这杯里的茶是旧茶,你自己泼了自己倒。德宗又问:你在忙什么?并问其姓名排行第几。宋济说:姓宋,排行老五,正在读书准备应试。德宗又问:擅长什么?

张环兄弟七人并举士。(《谭宾录》)

张正甫为河南尹,裴度衔命伐淮西,置宴府西亭。裴言一举人词艺,好解。张正曰:相公此行何为也?争记得河南解。裴有惭。(《摭言》。明抄本作《幽闲鼓》)

杨虞卿

施肩吾

僧孺始举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愈、皇甫湜。时首造愈,值愈他适,留卷而已。无何,愈访湜。时僧孺亦及门。二贤览刺忻然,同契延接,询及所止。对曰:某方以薄伎小醜呈于宗匠,退惟命,一犹置于国门之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文。且以拍板为何等?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文必矣。僧孺因谋所居,二公沈然良久,乃曰:可于客税一庙院。僧孺如所教。造门致谢,二公又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联鏕至彼。因大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访几官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僧孺既及第,过堂,宰相谓曰:扫厅奉候。僧孺独曰:不敢。众耸异之。(《摭言》)

冯宿之三陶、韬、图,兄弟连年士及第,连年登宏词科。一时之盛,代无比焉。当太和初,冯氏士及第者,海内十人。而公家兄弟叔侄八人。(《传载故实》)

译文

李固言生于凤翔庄墅,质厚,未熟造谒。始应士举,舍于亲表柳氏京第。诸柳昆仲,率多谑戏。以固言不闲人事,俾信趋揖之仪。候其磬折,密于巾上贴文字云:此有屋僦赁。固言不觉。及,朝士见而笑之。许孟容为右常侍,于时朝中薄此官,号曰貂脚,颇不能为后延誉。固言始以所业求见,谋于诸柳。诸柳与导行卷去,先令投许常侍。固言果诣之,孟容谢曰:某官绪闲冷,不足发君声彩。虽然,亦藏之于心。又睹巾上文字,知其朴质。无何,来年许知礼闱,乃以固言为状。(《摭言》)

费冠卿

杨虞卿及第后,举宏词,为校书,来淮南就李鄘婚姻。遇前士陈商,启护穷窘,虞卿未相识。闻之,倒以济。(《摭言》)

宋济

僧孺

李固言

苗缵

史补》)

费冠卿元和二年及第,以禄不及亲,永怀罔极之念,遂隐于池九华山。长庆中,殿中侍御史李行修举冠卿孝节,徵拜右拾遗。制曰:前士费冠卿尝与计偕,以文中第。禄不及于荣养,恨每积于永怀。遂乃屏丘园,绝迹仕。守其至,十有五年。峻节无双,清飚自远。夫旌孝行、举逸人,所以厚风俗而敦名教也。宜陈奖,以儆薄夫。擢参近侍之荣,载伫移忠之效:可右拾遗。冠卿竟不应徵命。(《摭言》)

施肩吾元和十年及第。以洪州之西山,乃十二真君羽化之地,灵迹存,慕其真风,蹈于此。尝赋闲居遣兴七言诗一百韵,大行于世。(《摭言》)

杨敬之拜国司业,次士及第,长三史登科,时号杨三喜。(《摭言》)

殷尧藩

常衮 宋济 锡庶 崔元翰 湛责 尹极 李程 蔡南史 僧孺 杨虞卿 苗缵 费冠卿 李固言 殷尧藩 施肩吾 张正甫 冯宿 张环 杨三喜

冯宿

张正甫

张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