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孺,永嘉安国人也。幼而事
士王玄真,居大箬岩。
慕仙
,常登山岭,采黄
服饵。一日,就溪濯蔬,忽见岸侧有二小
犬相趂。孺
异之,乃寻逐
枸杞丛下。归语玄真,讶之。遂与孺
俱往伺之,复见二犬戏跃,
之,又
枸杞下。玄真与孺
共寻掘,乃得二枸杞
,形状如
犬,
若石。洗挈归以煮之。而孺
益薪看火,三日昼夜,不离灶侧。试尝
味,取吃不已。及见
烂,告玄真来共取,始
之。俄倾而孺
忽飞升在前峰上。玄真惊异久之。孺
谢别玄真,升云而去。到(到原作别,据明抄本改)今俗呼其峰为童
峰。玄真后饵其
尽。不知年寿,亦隐于岩之西陶山。有采捕者,时或见之。(
《续神仙传》)
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唐睿宗景云年间,他隐居在城山的南坞,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不知他在
行服
,只知他不吃饭。他的脸
像四十来岁的人,走起路来像奔跑的
。他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
葫芦和一
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
唱
:“负薪朝
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
,穿
白云行翠微。”三十多年来,有时候他把人从危难中拯救
来,有时候他把人从疾病中救治
来,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并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
上题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
年。”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在官
上从洛
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
题着他的诗。天宝年间,李白从翰林院
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
咏之后,
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于是李白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知
了许宣平的情况。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越岭翻山,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
上题诗
:“我
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
迹,云林隔太虚。窥
但萧索,倚
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这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不知
许宣平的行踪。一百多年以后,咸通七年,郡中人许明
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
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
上,正在吃桃。桃
很大。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
家的人吧?我是许明
的祖先许宣平。”老妇人说她曾经听说他已经成仙了,他说:“你回去,替
许宣平
许宣平 刘清真 张 萧静之 朱孺
萧静之
兰陵萧静之,举士不第。
颇好
,委书策,绝粒炼气,结庐漳
之上,十余年而颜貌枯悴,齿发凋落。一旦引镜而怒,因迁居邺下,逐市人求什一之利。数年而资用丰足,乃置地葺居。掘得一
,类人手,
而且
,其
微红。叹曰:“岂非太岁之神,将为祟耶?”即烹而
之,
,既
尽。逾月而齿发再生,力壮貌少,而莫知其由也。偶游邺都,值一
士,顾静之骇而言曰:“
神气若是,必尝饵仙药也。”求诊其脉焉,乃曰:“
所
者
芝也,生于地,类人手,
而红。得
者寿同
鹤矣。然当
隐山林,更期至
,不可自混于臭浊之间。”静之如其言,舍家云
,竟不知所之。(
《神仙
遇传》)
,依法作坛持咒,昼夜
勤。本经云,一十四日,玄辨为九日而应。忽有黑风暴雨,惊骇于人,视之雨下,而坛场不(不原作一,据明抄本改)
。又有雷电霹雳,亦不为惊惧。良久,见奇形异状鬼神绕之,亦不为畏。须臾,有铁甲兵士数千,金甲兵士数千,瞰噪而下,亦不惊怖。久之,神兵行列,如有所候。即有天女,著绣履绣衣,大冠佩剑立,向玄辨曰:‘既有呼召,有何所求。’玄辨以术数为请。六丁兵仗,一时隐去。自此每日有一丁侍之。凡所征求,无不立应,以术授
。”谓曰:‘术之与
,相须而行。
非术无以自致,术非
无以延长。若得术而不得
,亦如
适万里而足不行也。术者虽万端隐见,未除死箓。固当栖心妙域,注念丹华,立功以助其外,炼魄以存其内,内外齐一,然后可适
,可以长存也。峨眉山中,神仙万余人,自皇人统领,置
府,分曹属,以度于人。吾与汝观
之纤芥,未造其玄微。龙蛇之
,与汝
府,朝真师,庶可以讲长生之旨也。’师玄辨隐去二十余岁。此年龙蛇之
,当随师登峨眉,
天,不久往矣。”是年大历十二年丁巳,
与玄辨隐去,不复见。(
《仙传拾遗》)
朱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