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五神仙十五(4/5)

座三层楼,真白先生住在上层,中层住弟子,下层会宾客,派了一名小僮给他当传达事情的仆人。从此真白先生更加深居简出,收敛了自己一切外在的神采,专门修炼心性。他修道的一份诚心始终寄托给天上的神灵,上天的神人果然也很赞赏他的坚定志向,真可谓人神相互通达感应了。真白先生身高七尺八寸,性格谦逊豁达,心为明镜般清净,任何事情一眼都能看透。他羡慕敬佩张良的为人,认为张良也是放达飘逸,看破凡俗,颇有云中神仙的气度。真白先生对道木的精通全靠心领神会,不是靠薄人的学识所能达到的。他尤其擅长注解经典,纠正书中的谬误。对于地理、历法、算学等门类的学问也不只停留在论述上,而是联系实际使之能够应用。他制造出表示宇宙星球运行轨迹的“浑天仪”,运转起来和天体的运传完全符合(按“浑天仪”并非陶宏景发明,此处系附会)。他撰写的有关道学研究和修道秘诀的著作,以及注解《老子》的书共有二百多卷。到了永元(南朝齐东皆侯年号)三年时,更加潜心修炼。后来梁武帝谋取皇位后,和大臣们商讨定国号的事,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真白先生就按照各种卦书推算,建议国号定为“梁”,说这个国号上应天运,一定能使国家昌盛。先生又为梁武帝卜算出登基的日子,也十分吉利灵验。梁武帝即位后,派使臣进山,向先生宣读了感谢他辅佐的圣旨。梁武帝早就和真白先生交往,从即位以后,更是有事必然报知先生,一同商议国家大事。先生早就得到了炼制仙丹的秘方,认为仙丹一定可以炼成,但苦于一时找不到炼丹的金、石等药料。梁武帝就供给他需要的药料,梁武帝有一次写了一封亲笔信请真白先生入朝作官,先生就画了两条牛,一条散放在水间自由自在,另一条戴着黄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用棍子赶着走。梁武帝看后笑道:“这个人真是什么都能干的好人才,但他硬要学乌龟缩头缩脑,谁也没法子让他出山做官。”尽管真白先生不入朝做官,但朝中的每件大事,他都事先向梁武帝陈奏,帮着出主意,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梁武帝大同初年,先生献了两口宝刀,一口叫“善胜”,一口叫“成胜”,都很珍贵。梁武帝并不懂道教,先生逐渐启发感悟他,后来梁武帝访问张道裕张天师,建立了道观三百所,这都是先生的意见起了作用。梁武帝曾说过:“隐士中我最看重真白先生,士大夫中我最看重周弘正。周弘正对于治国处世的各种理论也十分精通,也是当代的名士啊!”真白先生曾作过一首诗说:“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信昭阳殿,化作单于宫。”这是先生在告诚当时的官宦大夫们都爱空谈,不注重富国强兵,后来河南王侯景叛变,攻破建康把梁武帝围困在台城最后饿死,这场“侯景之乱”,就验证了真白先生那首诗中的预言。真白先生在梁武帝(中)大同二年(丙辰年)三月十二日癸丑去世,当时八十一岁,死时脸上颜色像活着一样,四肢柔软没有僵硬能屈能伸,室内的香气奸几天不散。三月十四日,在雷平山给他建了衣冠冢(只埋葬他生前的一两件衣物)就像轩辕黄帝埋葬衣冠,子乔埋葬剑和鞋一样,希望在埋葬他的时候,可以看到天上仙人带着符节来接他成仙而去。皇帝下诏,追赐他中散大夫的官职,还追赐他“贞白先生”的庙号,并派人监办他的丧礼。马枢在《得道传》里说,真白先生成仙后被天界任命为蓬莱仙洲的都水监,有好几百弟子。弟子中有些是得道的如王远之、陆逸冲、桓清远等人,都继承了真白先生的高尚的道德节操。唐代天宝元年,唐玄宗追赐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和太子太保,梁郡陵王肖纶为他的墓碑撰写了墓志铭。

桓闿

桓闿,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拜华阳陶先生为师,担当一些杂务活儿,默默无闻地干了十几年。他性格十分沉静谨慎,干完了活儿,就什么也不干了。有一天,有两个青童骑着白鹤从天而降,落到了陶先生的院子里。陶先生非常高兴地到门口迎接,但是骑鹤青童却说:“太上老君命我们来见桓先生。”陶先生一时说不出话来,心里暗想自己的门人中也没有一个姓桓的呀,就让左右找一找,结果还真找到了,原来是在他家干杂活的桓闿。于是就问他是修的什么道达到了这个程度,桓君说:“我修的默默养性的道,已经好几年,而且我亲自到天界朝见太帝也有九年了,所以神仙今天才会来召我升天。”陶先生一听,就马上向桓君拜师,桓君赶快拒绝,说怎么能担当得起。陶先生说:“我信道教,并认真修道,说得上是很勤奋的。是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罪过才不让我得道成仙,而让我留在人间呢?请你替我在天界查访一下,回头告诉我。”于是桓君穿上天仙的衣服,骑着一只白鹤升了天。三天后,他秘密地降临到陶先生的屋里对他说:“你积累的阴功已经很卓著了,但是你所著的本草药方中,把虻虫、水蛭等昆虫当成药物,这样的药虽然对人类有益,但你犯了杀生害命的罪。从现在起,十二年之后,你将脱离你的肉体去世,到蓬莱仙岛去任水监。”说罢就走了。后来陶君以草药代替了昆虫,又写了别行本草三卷来赎罪。以后他果然脱离肉体得道成仙。

兰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