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天汉二年,帝升苍龙馆,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乡之事。唯朔下席笔疏曰:“臣游北极,至镜火山,日月所不照,有龙衔火,以照山四极。亦有园囿池苑,皆植异草木。有明
草。如金灯,折为烛,照见鬼
形。仙人宁封,尝以此草然于(于原作为,据明抄本改)夜,朝见腹内外有光,亦名‘
腹草’。帝剉此草为苏,以涂明云之观,夜坐此观,即不加烛,亦名‘照魅草”采以籍足,则
不沉。”
周隐遥,山
士,自云甪里先生之孙。山上有其祖甪里庙甪里村。言其数世得
,尝居焦山中,学太
炼形之
,死于崖窟中。嘱其弟
曰:“检视我尸,勿令他
所犯。六年后,若再生,当以衣裳衣我。”弟
视之,初则臭秽虫坏,唯五脏不变,依言闭护之。至六年往看,乃
全却生。弟
备汤沐,以新衣衣之。发鬒而黑,髭
而直,若兽鬣也。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复生。如此三度,已四十年余,近八十岁,状貌如三十许人。隋炀帝闻之,征至东郡,颁赐丰厚,恩礼隆异。而恳乞归山。寻还本郡。贞观中,召至长安,于内殿安置,问修习之
。对曰:“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
,利唯一
。帝王修
,一言之利,万国蒙福。得
之效,速于人臣。区区所学,非九重万乘之所修也。”恳求归山,寻亦随
又武帝常见彗星,朔折‘指星木’以授帝,帝指彗星,应时星没,时人莫之测也。
王乔,河东人也,汉显宗时为叶令。
曰:“诸星,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
朔又善啸,每曼声长啸,辄尘落漫飞。
朔曰:“因事为名,名‘步景驹’。”朔曰:“自驭之如驽蹇驴耳。”朔曰:“臣有吉云草千顷,
于九景山东,二千年一
,明年应生,臣走往刈之,以秣
,
立不饥。”朔曰:“臣至东极,过吉云之泽。”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诣京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临至,必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舄焉,乃四年时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县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忽下玉棺于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
召我也。”乃沐浴服饵,卧棺中,盖便立复。宿昔乃葬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
羊皆
汗
乏,人莫知之。百姓为立庙,号‘叶君祠’,祷无不应,远近尊崇。帝诏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或云:“即古仙人王乔也,示变化之迹于世耳。”(
《仙传拾遗》)
朔又尝东游吉云之地,得神一匹,
九尺。帝问朔何兽,曰:“王母乘云光辇,以适东王公之舍,税此
于芝田,东王公怒,弃此
于清津天岸。臣至王公坛,因骑而反。绕日三匝,此
汉关,关门犹未掩。臣于
上睡,不觉还至。”
帝曰:“其名云何?”
曰:“颇善星历。”
帝问“诸星皆在否?”
帝曰:“何为吉云?”
王乔
帝曰:“吉云五可得否?”
源也,甜波,上有紫燕黄鹄集其间。实如细珠,风
珠如玉声,因以为名。帝以枝遍赐群臣,年百岁者颁赐。此人有疾,枝则有汗,将死者枝则折。昔老聃在周二千七百年,此枝未汗;洪崖先生,尧时年已三千岁,此枝亦未一折。帝乃赐朔,朔曰:“臣见此枝三遍枯死,死而复生,何翅汗折而已?语曰:‘年末年,枝忽汗。(明抄本末作未,忽作勿。御览卷953引《
冥记》作“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岁一
,万岁一枯也。”帝以为然。
“公何所能?”
曰:“其国常以云气占凶吉,若有喜庆之事,则满宜云起,五照人。着于草树,皆成五
,
味皆甘。”
其余事迹,多散在别卷,此不备载。(《
冥记》及《朔别传》)
曰:“臣负吉云草以备,此立可得,日可三二往。”乃东走,至夕而还,得玄白青黄
,盛以青琉璃,各受五合,授帝。帝遍赐群臣,其得之者,老者皆少,疾者皆除也。
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惨然不乐。
公对曰:“不知。”
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
周隐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