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谒太上,谨上尊号为“混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仍改谷县为“真源县”又为太宗及文德皇后造东明观于京师,又敕
士宜隶宗正寺,仍立位在亲王之次。文明元年,天后
王诸武,太上乃现于虢州阌乡龙台乡方兴里皇天原,遣邬元崇令传言于天后云:“国家祚
而享太平,不宜有所僭也。”天后遂寝,乃舍阌乡行
为奉仙观。后庆山涌
于新丰县界,
三百尺,上有五
?气,下有神池数顷,中有白鹤鸾凤,四面复有麒麟狮
。天后令置庆山县,其诸祥瑞,
载《天后实录》以表国家土德中兴之兆也。又舍中岳奉天
为嵩
观,以追荐
宗大帝也。竟传位于中宗孝和皇帝。景龙元年,敕天下州郡并令置景龙观,二年改为“中兴观”,三年改为“龙兴观”,其度人一依前代故事。睿宗舍东京宅为“景?观”,又舍太原宅为“唐隆观”,为资荐天皇天后也。明皇开元中,敕诸
并令置“开元观”,又制《混元赞》,帝亲书,勒之于石,又敕五岳置“真君庙”,又敕上都置“太清
”,东都置“太微
”,以太原神尧旧宅为“紫微
”,潞州潜龙故宅为“启圣
”,并给衮冕绛纱帷帐
龙门戟,一如
阙之制。帝又注《
德经》及制序引,诏天下士庶并令家藏一本。两街
众乃以幢幡伎乐自禁中迎归于太清
,香
之盛,近古未有。又敕置
举,一如礼
之制,帝亲自策之,达者甚众。后蒲州奏,因修紫极
,掘地获玉石,状如半月。复有仙人杵药之像,扣之有声,颇甚清远。帝令悬于太原元元庙
,号之为“偃月磬”东都留守张琦奏:汝州鲁山县因修仙居古观,获玉瑛,扣之声闻数里。帝令悬于太清
圣祖庙
。衢州为建观宇,穿地得鱼一
,长三尺,其状似铁,微微带紫碧之
,又如青石,光莹雕镌,殆非人功所成也。扣之甚响,其鱼亦不得名,遣使来献。帝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为“瑞鱼磬”,仍命悬于太微
,非讲经设斋,不得击之。由是诸观竞以木石模之,以代集众。又诏诸官悉以宰臣及本
节度使领之,永为常式。帝又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荐献于太清
,贵有异于九庙也。帝东封,获江淮间三脊茅,乃令于所获之地置灵茅观。及礼毕回,谒圣祖于亳州本
,亲札《
德经》于石,作大幢,造八角楼,覆之于虚无殿之前。又幸怀州开元观及阌乡奉仙观,为王公万民所请,亦亲札二经,以大石对峙立之。一如太清之制,乃诏授邬元崇为虢州刺史。开元十七年夏四月五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张敬忠奏,大圣祖混元皇帝应现于当
蜀州新津县兴尼寺佛殿
上,自然隐起木文,为太上老君圣像。当
上有华盖,足下前后各有?叶天
,共一十三
。谨差判官益州功曹参军王大钅黄检覆得状,举本州刺史李忠徇、别驾卢?、县令李韶、
士僧尼一百三十人状同,方敢上奏。至五月二十四日,敕差内侍林昭隐宣取像
京,于大同殿供养。又令两街
观各赐供养七日,却令
大内,于今见在。前后瑞应极多,难以
录。二十九年正月七日,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于丹凤门外忽见紫云自西北?英楼,又见混元乘白
,侍从二童
。二童
谓同秀曰:“我昔与尹喜将
沙之日,藏一匮灵符在桃林故关尹喜旧宅,汝可请帝取之。”同秀
事闻奏,敕差内使李志忠监同秀往陕州桃林县南十二里故函谷关墟求访之。俄有紫?白兔现于枯桑之下,便乃穿掘,下至
际,得石函经匮,玉版朱书细篆。帝闻奏大悦,即令京师列十
乐,歌舞鼓
,自通化门
。其文于宝舆中五
放光,
照天地。帝于丹凤楼上,
披龙衮,手执金炉,六
嫔?采,竞于楼上散
焚香,遥自作礼。帝又令
撒金钱于楼下,纵令士庶分取,以为
乐。斯须,山呼之声,震动京邑。帝令置宝符于灵昌殿,是夜楼阁林树之上,皆有神灯。乃于正月一日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其后三年,帝见灵符有“天宝千载”之字,天宝已应改元之号,遂改年为载,乃于其地长乐亭置天宝观,御制并书灵符铭,立于所获之
。又于大内置“?符殿”,赐同秀五品正员官。宰相请加尊号为“开元天宝神武”之字,制可之。乃大赦天下。其年闰四月,帝梦混元谓帝曰:“我在城之西南久矣,当与汝于兴庆相见,可速迎我。”帝谓宰相李林甫、
仙客曰:“朕临御海内,向三十年,未尝不五更而起,
朝服礼谒真容,为苍生祈福。近因假寐见混元。”
言上事,遂差内使与
门威仪萧元裕于城西南寻访。数日,忽于楼观山谷间见有紫?现,白光属天,于其下穿之,果得玉像老君,
三尺馀以
。其日帝在兴庆
大同殿亲自迎谒,果符兴庆之言,置于内殿供养,仍令所司写真容,分送天下诸
观,遂大赦天下。五载,帝梦见混元言:“我有灵应,寻当自至。”遂于太白山获灵符玉册,及迎到京,置于灵符殿,亲自供养。仍封太白山神为灵应公,改获符
为“嘉祥
”,于山下置“真符县”乃令诸
置真符观,仍编
史。其年十二月,帝幸华清
;其月四日,日未
时,忽见骊山
?
积异,须臾云散,见混元圣祖现于朝元阁上。帝与内人瞻谒,良久乃隐。诏改会昌县为“昭应县”,其新丰县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