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世患,虽伏?横分,臣之愿也。守职不言,没齿全,死之日尸未腐而名灭。虽有景公之位,伏枥千驷,臣不贪也。故愿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当
牖之法坐,尽平生之愚虑。无益于时,有遗于世,此臣寝所以不安,
所以忘味也。愿陛下
省臣言。臣闻存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
也,善恶之报,各如其事。昔者秦灭二周,夷六国,隐士不显,逸民不举。绝三统,灭天
,是以
危
杀,厥孙不嗣,所谓壅人以自
者也。故武王克殷,未下车存五帝之后,封殷于宋,绍夏于杞,明著三统,示不独有也。是以姬姓半天下,迁庙之主,
于
,所谓存人以自立者也。今成汤不祀,殷人无后,陛下继嗣久微,殆为此也。《
秋》经曰:『宋杀其大夫』。《?梁》传言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此言孔
故殷后,虽不正统,封其
孙,以为殷后,礼亦宜之。何者?诸侯夺宗,圣庶夺嫡。《传》曰:『贤者
孙宜有土』。而况圣人又殷之后哉!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著灾。今仲尼之庙,不
阙里;孔氏
孙,不免编
。以圣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今陛下诚能据仲尼之素功,以封其
孙,则国家必获其福,又陛下之名,与天无极。何者?追圣人素功,封其
孙,未有法也。后圣必以为则,不灭之名,可不勉哉!”帝亦不报,于是有归休之志。 于戏!所谓“臣之于君,再三谏而不从,则逃之,”此岂虚言哉?遂解衣挂冠东都门,纳官弃妻
去九江。恐国舅摄之,易姓名为“吴市门卒”,以保其
。厥后求师慕
,访山采药,多隐名山广谷之间。尝与张留侯
房执版唱无生曲,以快其情也。访雁
诸山,即会稽之南也。游南闽
支提山,修炼数年未就。为(阙)所
愤然曰:“灵丹九转,愈久愈
。何厌成功之晚!”遂
仙霞山,即武夷之东也。彷徨乎无人之境,逍遥乎尘埃之外,猿啼古木,虎啸幽岩,有竹曰“瘦腰”,有草曰“黄芽”,灵苗异
,杂然莫能尽识。遂依岩结庵,
心苦志,辟?餐松,慕学神仙,积有年矣。每望闽粤间,有紫气颇异,复往建城,立坛修炼。 未几,一日,山
溟?,烟霞满室,瑞气浮空,紫?盖覆于山
,天乐嘹?亮。有一神人语福曰:”空
仙君至。”须臾仙乐近,仙君临。福拜而迎之。仙君曰:“念
学
志
,吾故下临,授汝外烧内炼还返大丹之法,九老仙都济世之文。汝可择名山,依法修炼,方得成仙。”言竟而梅君谢焉。彩云散空,天乐自鸣,仙群乃隐隐而去。 梅君
视天文数日,下山行济世之法,无不灵验。初至
笼山修炼,被尸鬼相
。次至
竹
,夜梦神人曰:“此山非先生修炼之所。”遂
演仙山修炼,又为野火所烧。继往玉华山修炼,昔神人居焉,方
修炼,而群贼四起。次至乌石山修炼,樵妇
之。梅君叹曰:“
缘浅薄,障
群起。”遂再行济世之法。数年,至剑江西岭修炼。一日,祥?瑞气覆于山巅,开
视之,乃
师空
君降。梅君拜而迎之,告
师曰:“弟
恭依师旨,广行济世之法,游历名山修炼,多为
苦,?至于此。”
师曰:“汝之
缘在飞鸿山也。再授汝八神却
灵丹。”乃召二光童
,控赤げ白
于山前:“君可急乘
领童,至飞鸿山
修。成功之日,吾当举汝,使汝骨像同?也。” 言讫,
师隐于?中。梅君遂乘
领童,至飞鸿山,卓庵修炼千日,神游
外,丹光烛天,而
成矣。遂开炉
丹;一
祭天,天神收之。一
祭地,地神护之。一
自服。服讫,拜谢天地毕。地神奏于三官,三官奏闻天阙,言西汉梅福成
于飞鸿山。梅君乃乘白
领童,
回九江。二童
前抚掌
诗,隐于山溪
石之下。须臾红光
日,紫雾漫空,甘
天
,一时飞降。?中仙乐嘹?亮,金童持节,玉女执幡,力士控鸾,侍仙捧诏,向梅君曰:“天阙诏下,令汝乘鸾上?。”梅君拜谢天恩,弃
乘鸾,升天而去,白
坠于
中。自后飞鸿山号曰“梅仙山”是也。山之西有坠
洲,三十里有遗鞭山,山之下有登仙里,山之东溪有逃童石,骖
渡山之侧有甘
源,山之后有天
岭,石上有
迹,自后乡人号曰“癞石岭”是也,至今丹光隐伏犹存。山
有梅君
院,崇奉香火。自后浮屠占之为居址,弃仙像,塑佛像,改名“观音院”将梅仙像移
开山堂安奉。郡之民相传只呼“梅仙院”,不从其额。其院中有护法五圣公显灵,立庙院侧,人只呼作“梅君庙”梅君同其名,乃仙圣迹也。自汉至今,历二十二丙寅矣!自元始中至今贞元二年丙申,计一千二百五十九年不泯矣!时依建宁府梅仙堂传本,彼有梅山炼丹之所,故云尔。 卢
元
元,贞元时人,学
于寒栖
。 太上肘后玉经方序 昔巢居
奉事东海青童君,以节苦心寂,奉师礼
,暑雨祁寒,无懈无怠